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狂欢化内涵(2)
2025-04-30
此外,马克·吐温还以其独特的幽默笔法细致地刻画了“国王”与“伯爵”这两个可笑的骗子形象。作为密西西比河上的流浪汉,他们以欺骗傲慢无知的南方村民为生,具有极端实利主义思想,是人类反社会趋势的典型。他们选择舒适的生活,让周围的人们给他们付费,是狂欢化理论中反权威、反社会的集中体现。作为“国王”和“公爵”,如此“高贵”身份的两人最后竞浑身涂满柏油,沾满了鸡毛被人抬着游街,无疑是对权威的戏弄与讽刺。假冒的“国王”,不知法语如何发音,把公爵的雅号“布里吉窝特”念成了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发音“不吉窝头”,令人忍俊不禁。“公爵”把哈姆雷特的独白和对麦克白斯台词的拙劣模仿混在一起,并提到了《理查三世》和《李尔王》,作者借此讽刺了权威的骗人行径。正在逃亡的黑奴吉姆,出于善良的本性,认为“国王”可怜,无疑是对通常理念中威严、显赫、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权威的颠覆与解构。此外,哈克对吉姆谈论历史上卑鄙的皇族时所用的胡拼乱凑的戏谑之词,以不同方式表现了“所有的国王差不多都是坏蛋”这个观点。他开列了一长串名单,包括亨利八世、查理二世、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詹姆斯二世、爱德华二世、查理三世,“此外还有撒克逊七王国的国王”,然后他总结说:“皇帝到底还是皇帝,对他们得尽量包涵。可是归根结底看起来,他们是一群非常混账的东西。”在这里,作者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又一次批判了所谓的权贵。
三、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说中不管是黑奴、白人,还是骗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与所谓的“文明社会”背道而驰。他们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时刻叛离所谓的“文明社会”,这些思想及行为时刻体现着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中所传达的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马克·吐温借助小说中这些狂欢化的人物向我们揭露宗教的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和宣传种族平等的同时,通过描述哈克与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一系列的冒险生活和“国王”与“伯爵”的流浪汉式的欺骗生活,进一步揭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类巨大的狂欢热情,倡导打破传统观念构建社会的和谐,表达了对自由、平等、无任何等级之分的平民大众世界的向往。海明威曾说过:“全部现代美国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写的一本叫《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书”。可见,这部小说在美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豪威尔曾称马克·吐温为“美国文学上的林肯”,林肯通过战争解放了黑人,马克·吐温则通过文学作品解放了人类的思想。
论《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狂欢化内涵(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