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教师专业化程度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应以校本培训为依托,通过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加强专业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规范校本培训管理等途径和形式,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农村教师 专业成长 校本培训 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使中小学教师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变化,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我国农村教师,特别是西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阻碍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以及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走专业发展道路,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一、学校应努力为教师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1.促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朱永新认为:“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也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农村小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需要学校采取措施来激发教师读书学习的热情。如组织新课标内容的学习交流;组织新课程理念的报告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座谈会;开辟专栏定期刊发教师学习心得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师资培训,充实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2.开展教研论坛活动。教师的经验提升与改组是在互动中实现的,经验的交流分享与积极互动,可以使教师的经验条理化、明晰化。学校要提供一个研讨与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教师论坛,为教师创设对话与研讨的机会和舞台,让彼此的想法能够自由地碰撞,以此来建立更高层次的共识。
二、加强专业引领,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体系
名师的引领、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能为农村专业化成长提供观念与技术层面的支持。
1.名师引领机制。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校级名师制,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校级名师,择优推荐县级名师的评选。
2.骨干教师成长机制。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促进一批教学骨干的成长。提供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机会的同时,给他们压担子。学校要求教师每次培训带着问题去,带着成果回,以此逼他们努力,促进他们成长。
3.“青蓝工程”成长机制。构建新教师培养体系,把对新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制度来抓。每年给每位新教师指定指导老师,并开展拜师结对活动,签订培养协议。学校每学期对培养情况进行考核、表彰,激励新教师的成长,同时也推动了指导老师的成长。 4.专家引领机制。学校通过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作专题讲座;邀请名师到校上示范课;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等等。
三、大力开展教育科研,以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
2025-04-28
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