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理理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2)

2025-04-26


        五、心理理论有助于发展儿童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自我观念是自我认知的重要方面,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指出个体自我观念的获得是把自己置于互动双方的位置上,把自我视为被评价的客体形成暂时的自我形象,这种形象定型就形成稳定的将自己归为某一类客体的“自我观念”。一个儿童如果总受到赞许和其他积极的评价,久而久之该儿童会形成比较积极的自我观念;如果一个儿童遭到更多的轻视或来自他人的消极评价,那么儿童的自我观念就相对的消极。自控型的儿童会感受到更多的心理健康和发展积极的自我观念,不断修正对自我行为的理解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积极自我观念的形成。
        由于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许多理论可以解释儿童发展中的一些方面,并且给我们许多启示。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心理理论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其它心理过程的联系,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毕鸿燕 儿童心理理论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心理学动态》,2010年12期。
[2]徐明璐 心理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3期。
[3]秋小明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执行功能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11期。 

论心理理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个性化阅读及其教学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