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未来社会职业需求的不仅仅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更重要的是具有现代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是具有学习、合作、生存能力的现代人。能适应社会的人不仅要具有必备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职业思想、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综合素质人才。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职业思想、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仅仅靠学会课本知识所能获取的,也不是靠大学就业前的培训速成的,这些都需要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以成为学生人格修养的重要组成,成人后走入社会才能游刃有余地生存发展。
学生从小就有自己对未来的设想,有发展自我的愿望。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业上挫折的增多,很多学生逐步认识到自信不是盲目的自满,还要不断地剖析自我、认识自我。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步走向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开展人生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理性地认识自己,并初步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了解个人的职业倾向性,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进行理性追求,使他们在初中阶段就初步具有基本明确的人生目标,进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潜能,改变部分学生及家长唯学历至上的片面教育观,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都能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需要。近年来,美国教育界的流行趋势是,初中学生开始对自己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作出明确规划,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家庭的初中学生。许多教育研究报告指出,初中阶段是奠定他们今后升入高中、选择大学,及今后职业与人生成功的重要基础阶段和开始树立相关态度的关键时期,此时就应引导他们开始明确做出自己未来的大学或职业规划方案。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也指出,对初中学生的成功教育方案,不应止于课程规划和应付考试,还必须以创新的方式结合家长、学校和社会,为青少年设置一个他们可达到的更美好的未来蓝图,让学生有追求自己人生目标的感觉。
初中阶段人生规划教育应该定位在整个人生规划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学会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动机和抱负,引导学生从分析自身需求、长短期目标出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如在知识基础、技能技巧、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学会正确寻求帮助,提升个人积极自主规划未来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阶段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和职业素养的教育,这些教育与学校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很好的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就是对学生进行遵规守纪的教育,只有了解规则、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人才能够在社会的海洋中自如遨游。那么,学生在学校就要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认真行事、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的人才可以获得事业的成功。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就是敬业的表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以后良好的职业习惯奠定了基础,是学有成就和事业成功的保障。 通过人生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了自己、了解了自己,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职业生涯,明确了未来人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思想和素养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因为再动人的人生规划也取代不了个人的主观努力。职业规划的目的是建立目标、树立信心,但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和更好,个人也是一样。我们现在的时代是终生学习的时代,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这样才能保持自己未来的职业竞争力,逐步达到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
搞好人生规划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25-04-26
搞好人生规划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