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未来关注留守儿童(2)
2025-04-29
其次,要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倾斜,使农村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国家和政府应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从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大力扶持农村中小学,切实落实支农政策,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再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乡土环境。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手段就在于在提供物质性公共品供给的同时,也提供非物质性公共品供给,共建一种经济成本相对较低、生活质量却相对较高的乡土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农村能否长期稳定、城乡能否良性互动、中国现代化转型能否顺利完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能否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关键。
最后,要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孩子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学校,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功能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当前基层党政机关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可考虑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关注未来关注留守儿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