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微课,助力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协助学生作出无悔的选择
地处偏远的农村高中学生,不似大中城市学生,从小没有受到兴趣的培养,并且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家庭关注力度不够,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漫无目的,在选班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制约农村高中走班制的的实施,而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的选择。
2.1将微课引入课堂,优化微课设计,夯实知识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将微课引入走班制课堂,围绕选题设计课堂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组织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够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同时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营造课堂教学情境,是激发农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题
微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而是在短时间内营造声情并茂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3优化课堂微课设计,是激发农村学生学习兴趣的核心
微课设计好坏,直接影响走班制课堂教学效果,课前、课中、课后的微课设计,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影响,好的微课设计,会让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有严重败笔的微课设计,会让学生“倒胃”,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班级课程的选择。
2.4课前的微课设计
高中各科知识点虽然以系统的知识形态呈现给学生,但是其中的知识点也零散。通过课前微课设计,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增加记忆。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录制相段相关的微课,上课时为学生播放视频。这样,不仅能巩固旧知,还能引入新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录制学生的预习过程,通过明显的文字或者标语向学生反馈意见,提醒学生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
2.5课中的微课设计
“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主题突出,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挖掘学生潜能,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兴趣。
2.6课后的微课设计
在“走班制”课堂上,学生也难免会遇到不懂或者不理解的问题,而教师受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也不能无限制地重复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学校的微课专区下载视频,反复观看,以解决自己的难题。从而轻易地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指导课外微课学习,拓展知识的外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微课学习,是延伸学生课外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有效途径,是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有意识指导学生课外微课学习,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感染力的微课视频,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网游”兴趣引导到课外学习上来,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渴望读书,渴望学习,渴望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