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女儿》叙事特征简析(2)

2025-08-16

“第一人称叙述者身上的两种自我,‘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的对立、交叉、统一等等常常造成独特的戏剧性张力。”在生父癌症去世后,六六想起:“那个烟火齐放的夜晚,想起来真是灿烂。我当时感觉的那是一个节庆,不明白这座山城有什么可喜气,想必是国庆节。”记忆里的朦胧感觉得到了确证,经验自我当时的感受是那个烟火齐放的夜晚真是灿烂。后来“我”去查了资料,那天确实是建国三十一周年的大喜日子,宏大叙事下的国庆节。其实,个人在国家面前是如此微小,要庆幸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年代。

(三)叙述者性格与传达者性格

“由于两种性格参与的程度不同,两种叙事文本的意义也有明确与隐晦之分。一般而言,在叙述者性格支配的方式中,文本的意义都是比较明确的…而“展示”的叙事方式所展示的,却常常是反映着的意识所感受到的种种纷乱的印象。这些在表面上是未经加工和整理的......需要读者主动去填补,这就给文本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使它的含义显得含混和隐晦。”就像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前者我们不但看到了人物在做的事情,而且还可以从旁白听到人物内心的声音,人物的想法,而后者则是单纯的形象的客体行动。一部小说因为有了这样的性格互动更加得以实现它叙事的圆满。

二、情感叙事

“同绘画、雕刻等空间艺术相区别,文学通常被列为时间艺术;但是,现代诗(非叙述性诗)却力图要摆脱这样的命运,要变成一种凝静思,一种“自我反映”的模式;恰如弗兰克曾明确说过的那样,现代的艺术小说(如《尤利西斯》、《夜林》、《达洛威夫人》等)都在追求以诗的精神来组织自己,也即都在追求‘自我反映’”。《饥饿的女儿》有着鲜明的自我反映特征,而我们探讨的是,自我反映下的情感叙事。

(一)“情欲的功能状态,是指情欲结构的各个层次的功能形态......在第一个层次(无意识层次),情欲是一种生命的内驱力......它只服从于生命的目的,无所谓美丑、善恶之别。”《饥饿的女儿》中六六刚开始对历史老师就是处在第一层次的,她并不想和历史老师发生什么,对她来说,历史老师像是一个可以偶尔停留的短暂港湾,让她偶尔得以逃离现实生活。因为这部小说是有一些现实基础的,那么六六和历史老师为什么能够在一起呢?一段感情的发生自有其内在的动因。两个人的处境其实是有相似之处的,都处在社会的边缘状态,对历史老师来说,他在武斗中不小心杀死自己的弟弟,有几个人有和他相似的处境,他内心的不安和痛苦可想而知。六六私生女的身份自不待言。两个边缘人的相互温存,这世界如此容不得他们,还好,他们还可以互相拥有彼此。此时的情欲还是处在无意识层次。

(二)“在第二个层次中,即前意识层次,情欲是人的行为的潜在动机,它的运动形式是二极性的......所唤起的情感体验都是二级分明的。”到了第二个层次,六六和历史老师约会,可是他没有赴约,于是六六想:“人人都可以欺侮我,你不能;你若欺侮我,我就把流血的伤口敞开给你看……我不过是想喜欢一个人,想爱一个人。”此时她已经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她喜欢他,想要爱他,情感体验是非常鲜明的爱。她认为她等到了爱的奇迹,确定自己爱上他,无时不刻都在思念他,虽然他是有妇之夫,这样的感情非常无望,可是她还是坚定爱他。于是有了第三个层次的举动。

(三)“在第三个层次中,即意识层次,情欲升华为行动的意志。它的运动形式是多极性的,因为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情欲的活动又受理知的制约,因此情欲的运动构成多种多样的复杂矛盾形式,面对同一社会现象,可能产生各种复杂的、自相矛盾的情感体验。”

她去他家里找他,他们发生了关系,而且在过程中六六流泪了。然后过了不久历史老师就自杀了,怀了历史老师的六六独自一人去堕胎,在护士的轻蔑中做完冰冷的手术,过后不久就彻底逃离了那个家,而且意识到“但是,三个父亲,都负了我:生父为我付出沉重代价,却只给我带来羞辱;养父忍下耻辱,细心照料我长大,但从未亲近过我的新;历史老师,我情人般的父亲,只顾自己离去,把我当成一桩应该忘掉的艳遇。”从之前的觉得历史很爱她到现在否定了这段感情,产生了自相矛盾的体验。一个女孩十八岁的历程就此结束,从此是一个女性,独身行走江湖。小说就在这里结尾。情感作为叙事的主体之一就此完成了它的使命。

《饥饿的女儿》叙事特征简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如何运用绩效管理实施医院成本核算的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