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更新教学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首先,打破传统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壁垒”,突出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把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内容有重复交叉或理论与实务关联紧密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重组,使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更科学适用;其次,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安排与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本着“以教学为中心”理念,科学设计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要结合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要努力突破“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多媒体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课堂讨论法、虚拟游戏法、社会调查法、学生“小讲课”、模拟实训、创新创业训练、企业参观考察等方法与手段,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3.4构建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是指以工商管理类专业实验室为平台,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社会实践、管理综合案例教学、课程实践(验)、企业经营模拟对抗、工商管理模拟实验、管理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实训、管理情境实习、管理决策模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实施,使之成为一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全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制订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考核方式,建立全面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和质量测评体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即一批熟悉技术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双能型”教师,能够传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熟悉工商企业工作岗位操作,并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