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

2025-08-04


  2.1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用先进理念统领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中,贯穿“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研教贯通,教研相长”的教学理念。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宗旨,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力争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六个“转变”,即:教育观念由注重理论的知识传输向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知识结构由粗放知识结构向精准知识结构转变;教学理念由重理论、轻实践的应试型向重实践、重能力的素质型转变;教学模式由验证式教学的继承型向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型转变;教学手段、方法由单向灌输的传统型向多媒体教学、双向互动的现代型转变;教学管理模式由墨守成规的封闭式向鼓励创新的开放式转变。


  2.2面向地方经济与行业,凝练专业特色


  可借鉴其他理工科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特色,面向地方经济与行业,凝练佛科院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例如,由于浙江理工大学在现代纺织、服装、机械、化学、高分子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经济管理学科以此为依托,本着“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思路,获得了进一步提高;大连理工大学以当地“东北亚物流中心的目标”强调了物流管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以技术经济,建筑与房地产企业管理作为自己的特色方向等。因此,佛科院工商管理专业可利用广东省将佛科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契机,根据自身学科资源优势和地方制造业产业优势进行专业特色凝练,如装备制造业管理、陶瓷行业管理、家电行业管理等等,满足佛山经济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匹配。


  2.3构建“纵向—能力可提升、横向-职业可转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要面向社会需求,以突出应用为目标,以应用型为特征,解决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过程中与社会的“结合”问题。因此,要制定以“纵向——能力可提升、横向——职业可转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开设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使学生可以通过纵向考研究生提升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在課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引导部分学生面对社会和企业发展趋势,对未来就业方向、业务发展进行准确定位,进行分层规划,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就业者。


  2.4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耦合的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按照本专业毕业生工商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将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与核心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在理论教学上形成四大课程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必修模块、岗位方向选修模块;在实践教学上形成四大层次的实验板块,即专业基础模拟实验、专业单项模拟实验、专业综合模拟实践、创新创业型实践,努力构建体现层次型、结构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教学效应,达到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最优化。(图1)


  3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3.1师资管理层面,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采用培训和进修相结合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加强与企业沟通合作,参与企业项目,一方面为教师的课程内容实效性提供保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其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可以邀请工商管理方面的专家担任高校教师,定期来高校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传递给学生。


  3.2教师教学层面,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①对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對课程中交叉内容进行了统一安排,重视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不断补充、吸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②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基础课比重,适当减少专业必修课学时,增加专业选修课;③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在教学方法上,建立以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模拟教学为主,实习单位实地教学和大学生创新性科研项目提升教学为辅的系列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教学相结合的符合工商管理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


  3.3教学管理层面,突破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强化有效的实践性教学


  练内功,走出去,请进来。一是突出课程和教学的实践性:①根据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点,引入商务模拟教学软件,在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物流管理等工商管理主要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②定期邀请有实践管理经验的专家(如工商界的企业家)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③多组织学生学术沙龙及有关演讲比赛,让学生在阅读资料之后,通过与老师和同学沟通,进一步理解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④通过参加ERP沙盘模拟大赛、参加挑战杯大赛、创青春创业大赛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二是通过组织学生到生产、管理第一线参加实践活动,参与产学研合作进行专题调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创新能力。三是依托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状况,建立校外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建立校企长期培育合作,通过企业导师入驻专业与专业教师共同培养职业通用素养,满足地方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


  3.4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除部分课程采用闭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外,其余课程可引入灵活的授课方式,并以实践报告、论文或读书笔记,辩论会,分享汇报,案例分析,情景测试等灵活机动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考核。对于实践课程的考核,增加对那些参与各类及实践活动者的学时折算和学分认定的支持和奖励。各类顶岗实习课程的考核,要求定期上交实习报告及专业研究报告,专业老师与企业方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业务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进行评级。


  参考文献:

  [1]王利,陆毅华,李养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分析——以工商管理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14):143-144.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从工商管理国际化趋势谈工商管理教育的改革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