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语言能力、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5个方面的要求,是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全面、科学的表述。英语课程标准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理论和经验,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推行任务型的学习模式,注重过程评价,体现了英语教学的特点。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存在着“两强两弱”。所谓“两强”是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较强;所谓“两弱”是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薄弱。这种特征无疑也体现在英语教学中。《英语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将重心移向学生,教学活动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种趋势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力的倾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呢?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必须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放在首位。
优化课堂教学,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是先导。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英语教师必须确立以下的价值取向:
1.育人为先观。当今学习和掌握英语是对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肩负着为每个公民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打好基础的使命。英语教学的目标要符合英语教学的育人要求,即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和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迸行思想品德教育”。其内容包括:尊重其他国家文化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等。
2.学生主体观。英语课程标准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该目标强调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创新能力,强调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不仅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还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课程开发的促进者和研究者。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教育改革之路。英语教学要改革以前的“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实现教书育人的功效。既不能沿袭旧观念,也不能背离素质教育的实质。
3.和谐共生观。课堂教学关注师生的共同生长与积极发展。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种形式、多个维度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建立和谐合作、共进共赢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益,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我,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4.有效教学观。教学过程优化就是要选择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效果,即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观可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高教学效果和节省时间消耗是有效教学的标准。如果只注重教学效果,不注重达到教学效果的途径,更不注重达到效果的时间消耗的话,这必然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发展。事实上,在我们的学校中,一些教师不顾学生的课间休息,随意拖堂;没有精心设计作业,布置大量的机械重复的课后作业。都说明我们缺乏现代英语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