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令”后谈“增效”(2)
2025-04-29
2.改革教学,将课堂的专利还给学生
长期以来,课堂成为教师的专利。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似懂非懂地“静听”。这种“太负责任”的教学,剥夺了学生自由,扼杀了学生兴趣,早该废止。我们应该改革教学,将课堂的专利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减负”的目的就是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减负”,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准备教案,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自己喜欢的知识。
2.1 让“引导自学”奏响“自主”的旋律
自主学习与自学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但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自主学习”具有两个明显特征,即自主性和有效性。实施老师引导下的自学,能够驱动学生内在的自主学习需求,指导并帮助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等,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成效。对于那些不需要老师教、学生自己能学、能会的知识内容尽可能地留时间给学生自学,老师不要越俎代庖。让“引导自学”奏响自主学习的旋律。
2.2 穿插“自我展示、自我改错、自我评价”环节
教学中开展学习竞赛,看谁先完成某方面知识内容的学习或某个问题的解答,鼓励学生踊跃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勇于自我评价,不怕出错,如发现了错误,则鼓励学生自己改错,同时老师给予赏识性地指点与评定。教学中开始实施这一环节时,学生普遍羞涩、不敢表现,到后来同学们跃跃欲试,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勃勃生机。
2.3 增设“对话”环节
21世纪的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是一种人类希望、理想和超越的教育。开放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向课本及老师质疑。这样做,能够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观点相互碰撞,迸溅智慧的火花;可以使学生心理获得解放,自主意识得以放飞,使学生成为与教师合作、共同探索的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鲜活生命。如果是新授课,在课前要布置预习,这样会缩小师生在知识储备上的差距,提升“对话”品味,更能激起共鸣。
2.4 建构“活动场”
积极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创造条件,将课堂建构成学生的“活动场”,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亲身体验、深切感悟,彰显其生命价值,并获得自立行为、独立意志等自主角色的培养。
3.活化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
多少老师太看重自己“教”的成绩,生怕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别的老师抢占了,多少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太“用心”,生怕作业少了学生在课后会惹事生非,还有多少老师太无“味”,习惯了“堤内损失堤外补”,导致作业大题量,使得作业这道有滋有味的“文化餐”演绎成了束缚学生、压抑学生个性成长的枷锁。表面上,布置作业是为了学生学知识、练能力,实际上,学生疲于应付,无暇休息和活动,怎能不生憎恶之感!怎会不敷衍了事呢!
在减负令中对学生的在校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都作了严格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革新现行作业形式,精选习题,精编习题,控制作业难度和数量,可以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尽可能使作业具有人文化、个性化、实践性和层次性等特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还学生自主作业的时空,保证学生有时间对作业进行自主演练、自主批阅、自主订正和及时补救,这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才是明智之举。
“增效”的重点应该落在“效”上面,假如仅仅认为增效就是提高学习成绩,这样的“增效”必然无法通过“减负”而获得。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向能力评价、发展评价转变。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知识面的扩展、身体素质的改善、学习方法的提升,减负的目的是要实现增效,而且是全方位的增效
实施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