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学校盛行的竞争性教学方法虽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上有一定的成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社会竞争意识和能力,但对于身心均处于成长期的学生而言,一味强调竞争,以成败论“英雄”,既不利于其认知的发展,也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成长。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其可取的一面,同时应该在竞争性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并通过多种方法的融合、教学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竞争性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标准 学习动机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且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学校教学的演进过程中,人们对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际操作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最早的教学只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发与维持;随着人们对教学的深入研究,学习动机的引发与维持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重视。为了使学生能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通过激烈的竞争来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几乎成了学校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也有其明显的缺失,我们认为必须对其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
一、竞争式教学的弊端
1.竞争式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分数至上的理念,造成考试领导教学的局面。在竞争的压力之下,学生所重视的是考试中成绩的高低,以及由此带来的名次的前后。在这种氛围下,考试领导教学成为必然,学生只关心考试的成绩,至于学习的内容是否有价值,则非考虑的重点,不考的内容,即使有价值,也不会有学生会浪费时间去学习。
2.竞争式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与厌学心理。我们必须承认,在学习上,不同的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获胜者,而另外一些学生只能不断地承受失败的挫折。对于这些失败者而言,他们渐渐地看清自己可能永远与胜利无缘,许多人开始把读书视为畏途。对于获胜者而言,由于竞争剧烈,一个人想要永远保持胜利并非易事,自然会造成心理的压力。长久处在压力的状态下,不仅无助于学习,而且必然导致学习上的焦虑,进而有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过度竞争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为了在竞争中超越别人获取成功,有些学生会对同学产生不良的情绪。优等生担心被别人超越,所以对自己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状况十分保密,生怕被他人获取;有时为了麻痹对手,甚至故意在周围同学中营造自己不用功的假象。
而差生则因为在竞争中的经常失败而感到自卑,如果班级中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出对他们的歧视的话,极易引发彼此的人际冲突。这些表现都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二、竞争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改进竞争式教学的缺失,人们始终在考虑“什么样的教学是有价值的”以及“怎样才能达到最有效的教学”等问题,也企图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改良。但不久人们就发现,不同的教学实际上各有优缺点。个别式教学重视个别差异,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完成学习的任务,可以说是教学方法的一大改进,其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个别化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是独立的,学生之间缺乏合作和彼此支持,无法共同分享信息与学习资源。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虽没有竞争式性教学方法的副作用,却也不具有互动性。合作性的教学方法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强调以教师的期待和学生的互助来促进学习,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但是,学生在这个时代也同样需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适应合理的竞争。 要消除竞争性教学方法的负面影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竞争性教学方法的理性思考
2025-04-26
竞争性教学方法的理性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