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环境下若干安全问题及对策(3)
2025-04-27
如果是非局域网内部的通讯过程,假如主机A需要和主机C进行通讯,它首先会通过比对掩码发现这个主机C的IP地址并不是自己同一个网段内的,因此需要通过网关来转发,这样的话它会检查自己的ARP缓存表里是否有网关1(192.168.1.1)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没有就通过ARP请求获得,如果有就直接与网关通讯,然后再由网关1通过路由将数据包送到网关2,网关2收到这个数据包后发现是送给主机C(10.1.1.2)的,它就会检查自己的ARP缓存(没错,网关一样有自己的ARP缓存),看看里面是否有10.1.1.2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没有就使用ARP协议获得,如果有就是用该MAC地址将数据转发给主机C。
2.1.2 ARP欺骗原理
在以太局域网内数据包传输依靠的是MAC地址,IP地址与MAC对应的关系依靠ARP表,每台主机(包括网关)都有一个ARP缓存表。在正常情况下这个缓存表能够有效的保证数据传输的一对一性,也就是说主机A与主机C之间的通讯只通过网关1和网关2,像主机B之类的是无法截获A与C之间的通讯信息的。但是在ARP缓存表的实现机制中存在一个不完善的地方,当主机收到一个ARP的应答包后,它并不会去验证自己是否发送过这个ARP请求,而是直接将应答包里的MAC地址与IP对应的关系替换掉原有的ARP缓存表里的相应信息。
这就导致主机B截取主机A与主机C之间的数据通信成为可能。首先主机B向主机A发送一个ARP应答包说192.168.1.1的MAC地址是03-03-03-03-03-03,主机A收到这个包后并没有去验证包的真实性而是直接将自己ARP列表中的192.168.1.1的MAC地址替换成03-03-03-03-03-03,同时主机B向网关1发送一个ARP响应包说192.168.1.2的MAC是03-03-03-03-03-03,同样网关1也没有去验证这个包的真实性就把自己ARP表中的192.168.1.2的MAC地址替换成03-03-03-03-03-03。当主机A想要与主机C通讯时,它直接把应该发送给网关1(192.168.1.1)的数据包发送到03-03-03-03-03-03这个MAC地址,也就是发给了主机B,主机B在收到这个包后经过修改再转发给真正的网关1,当从主机C返回的数据包到达网关1后,网关1也使用自己ARP表中的MAC,将发往192.168.1.2这个IP地址的数据发往03-03-03-03-03-03这个MAC地址也就是主机B,主机B在收到这个包后再转发给主机A完成一次完整的数据通讯,这样就成功的实现了一次ARP欺骗攻击。因此简单点说ARP欺骗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全交换环境下的数据监听与篡改。也就是说欺骗者必须同时对网关和主机进行欺骗。
2.1.3 ARP病毒清除
感染病毒后,需要立即断开网络,以免影响其他电脑使用。重新启动到DOS模式下,用杀毒软件进行全面杀毒。
临时处理对策:
步骤一、能上网情况下,输入命令arp –a,查看网关IP对应的正确MAC地址,将其记录下来。如果已经不能上网,则运行一次命令arp –d将arp缓存中的内容删空,计算机可暂时恢复上网(攻击如果不停止的话),一旦能上网就立即将网络断掉(禁用网卡或拔掉网线),再运行arp –a。
步骤二、如果已经有网关的正确MAC地址,在不能上网时,手工将网关IP和正确MAC绑定,可确保计算机不再被攻击影响。输入命令:arp –s,网关IP 网关MAC手工绑定在计算机关机重开机后就会失效,需要再绑定。可以把该命令放在autoexec.bat中,每次开机即自动运行。
2.2 网络监听
2.2.1 网络监听的定义
众所周知,电话可以进行监听,无线电通讯可以监听,而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数字信号在线路上传输时,同样也可以监听。网络监听也叫嗅探器,其英文名是Sniffer,即将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捕获并进行分析的行为。[③]
网络监听,在网络安全上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作为一种发展比较成熟的技术,监听在协助网络管理员监测网络传输数据,排除网络故障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一直备受网络管理员的青睐。然而,在另一方面网络监听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许多的网络入侵往往都伴随着网络监听行为,从而造成口令失窃,敏感数据被截获等连锁性安全事件。
局域网环境下若干安全问题及对策(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