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任由教师在上面挥毫;也不是一架精良的机器,接受了正确的指令就可以顺利运转。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非常的复杂,需要多种方法互相配合,这就需要“情教”。对同一个学生犯不同的错误和对不同的学生犯同一个错误都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此即为“因材施教”。教育绝不是一种技术操作,不是一种模式。在学生违纪或者行为不合常规时,老师必须要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如果仅仅像完成任务一样,简单要求学生完成一项项指标,那这种教育将变得很死板、教条,很表面化,是一种“完成任务式教育”。这种教育是以任务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真正艺术的、科学的教育恰恰应该以人为本。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不应该是生硬的“管”和“被管”的关系,而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与互动,是一种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情”、“以情明理”。
所以,本人认为,一个懂得素质教育的老师,应该是能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老师,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喜不喜欢自己,而不是自己是不是失去了尊严;忧虑的是自己的魅力够不够,而不是自己的权力是不是太小;应该感觉到今天的学生越来越有趣,而不是越来越麻烦;应该对学生不摆架子,而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总之,教师要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学生的世界,学生的情感,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