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研究方法:基于人的特殊性视角(2)

2025-04-27


  4、复杂人假设。“复杂人”是由爱德华·薛恩于1965年出版的《组织行为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薛恩认为,人性具有差异性和变异性,首先,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最大需要不可能完全一样。其次,同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环境的不同,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再次,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因此,人性是复杂的。在这种假设前提下,不会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即没有在一切时间对所有的人全能起作用的唯一正确的管理策略。因此,管理学研究重点由普遍研究变为特殊研究,着重发现职工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要求管理者应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掌握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管理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在此假设前提下,摩尔和斯赖斯克提出了“超Y理论”,又称“权变理论”。
  
  (二)人性假设对管理学的影响
  1、在经济人假设前提下,管理学趋向于“非人性化管理”的研究。它认为人的自制能力差,因此,强调组织应该建立呆板的组织结构、集权的等级层次和森严的制度规范,这样有利于保证组织运行的标准化、机械化,加强组织的控制力,追求短期内生产效率最大化,从而达到一种理性的科学化管理。但这种非人性化管理的不足是十分明显,它不尊重人、不爱护人。不能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陷于一种被动、服从的麻木状态中。既不利于发展人性、完善人格,也不利于组织的长期快速发展。这种管理主张适用于组织环境稳定、操作流程简单、工作的科技含量不高、员工的文化程度较低的组织。
  2、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学对人性认识越来越具体、全面、鲜活起来,超越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升华为“复杂人”假设。在这种假设前提下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人性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

“人性化管理”随之成为管理学的研究重点。它承认人性的差异,认可人们有多层次的需要,因此,强调组织应该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扁平的等级层次、宽松的文化氛围。这样有利于人性和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人际关系、增进团队团结,给企业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达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统一的管理目的。但由于它过分强调人性的具体和差异,所以对管理技术和水平要求很高,在实践中很难达到目标,而且管理对象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自制能力。可见,在现实情况下,完全推崇人性化管理无异于拔苗助长。
  3、非人性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优点与不足不能一概而论,这与具体的生产力水平、人类文明程度及组织发展阶段有关。例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思想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如果让他们按各自的欲望去行事,组织就会变成一盘散沙,造成混乱。相反,在人类文明程度较高的组织中实行非人性化管理,只能带来组织成员的不满和反抗,结果使得组织目标难以实现。另外,在企业制定计划时要充分强调管理的人性化,便于获得普遍的认同,但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非人性化管理有助于计划的准确执行。虽然非人性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在表面上看似对立,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利用,关键在于谁主谁次,怎样适度结合。
  由此可见,人性假设的演进历程见下图。经济人假设简单明了、便于分析,易于在此基础上形成公理体系和系统的方法、原理和定律,使得管理趋向科学。而复杂人等假设内涵丰富、复杂,难于形成公理体系,使得管理更趋向艺术。而当代管理学界对人性假设并未达成共识,学派繁多、认识论不一,形成了“管理理论丛林”,导致无法形成经典的或权威的理论,也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因此,管理学在此基础上只能结合丰富的管理实践,形成艺术性和技巧性很强的方法、原则和定理,从而构建以实际需要为导向的“应用学科”。

管理学研究方法:基于人的特殊性视角(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24中国大学管理学类A等高校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