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基础研究(3)
2025-04-28
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是通过财务变量实现的,财务变量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各种环境因素变化的数量方面。从时间序列角度看,财务变量是随时变化的,因此,由其组成的财务管理环境就是一个动态系统,存在着差异性,导致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差异。比如,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总产值最大化目标已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管理目标所取代。而在同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的理财环境也与财务管理目标所设定的理想理财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实理财环境是否逼近理想理财环境便成为检验目标优劣的关键。
(一)现代市场经济与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企业股份制改革日臻成熟的今天,股东财富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价值,而股票价格的高低则代表了股东财富的多寡。企业股价除受管理当局的可控因素影响外,同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信息技术全面介入,各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交易费用不断降低,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将更高,资金的流动率将更强,这都为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另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法律规范和市场规则的进一步完善,都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提供了沃土。
(二)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财务管理目标
随着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效率为中心、对效率的过分强调,容易导致公平的丧失,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力图消除瓶颈。中国也曾在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发展、人口、资源相协调的和谐发展模式是大势所趋。为此,财务管理也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目标。
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经济的理念下,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利益兼顾原则,理论界提出了以绿色经济增加率最大化作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此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及报酬的关系,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绿色经济增加值与综合绿色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这一理论的提出,使资本成本除包括原来意义上的债务成本和所有者权益成本外,还补充了所耗资源环境成本,将原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中,有效地防止了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行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都有其历史根源和科学成分,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而已。尤其是企业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使各企业在选择自身的财务管理目标时也存在差异,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发展趋势必然是在使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华金秋.企业财务目标新论:现实与理论的偏差.财经问题研究,2004(5).
[2]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会计研究,1999(10).
[3]陈彩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商业时代,2004(3).
[4]杨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财会月刊,2001(8).
[5]龙静.试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绿色财务管理的新目标.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3).
[6]张玉英.财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王化成.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陈玉菁,宋良荣.财务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9]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