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2)
2025-04-28
(三)管理基础信息的缺乏
长期以来,行政单位的会计信息工作基础薄弱、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管理信息价值失效。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电子政务和新财政体制的要求。
三、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及影响
(一)新财政体制下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
主要有:贯彻执行财政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编制本单位行政经费的预算、决算,如实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报销单位的各项经费支出,统筹安排,节约资金,以保障单位正常运转;负责单位内部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的发放工作;负责单位的会议、出差、邮电、印刷、购置办公用品等费用的借款和审核报销工作;负责单位现金、支票的管理和汇款,促进内控制度的完善;负责单位职工医疗费用的借款和报销工作;负责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的管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负责单位固定资产的账实核对、报废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负责单位的财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与企业相比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由于各级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是我国各级政体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们受国家政府体制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影响很大,具有特殊性和特权性。企业的财务管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需要进行成本核算;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缺乏成本、效益和效率意识。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保值增值;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财政拨款,不计提折旧。企业单位强调资金的筹集、增值,而行政单位更多地强调预算资金的计划、控制与决算。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财政资金效用的最大化,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信息。
(二)新财政体制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作为一种对财政资金投入与产出活动的管理,在新财政体制下,呈现出与以前有许多不同的新特点:财务管理的内容更加复杂。部门预算的实行、政府采购的深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推行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多样化,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使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不仅需要满足于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还需要满足于财政和社会。财务管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新财政体制实行后,部门预算软件的使用,政府采购网上申报和审批的实行,会计核算中心财务软件的使用、会计信息的共享,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单位、核算中心、银行网络信息的互通等,使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行政单位内部,行政单位与财政、银行之间的通讯变得更加快捷、高效,使信息的生成、传送、处理变得更加容易。
四、解决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财务管理程序
健全程序是主要方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贯穿于制度之中,存在于部门预算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相互制约机制;严格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合法合理的原始凭证的审核、及时制单以及实物保管措施;建立预算监督和专项经费检查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经常复核的制度。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既相互分离同时又相互牵制的管理流程,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达到不做假账的要求,保证单位钱、物、账的真实完整。
(二)实行财务公开
财务公开,就是行政单位办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财务开支,在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前提下,向干部群众和社会公开,置人民群众监督下。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有:财务收入与支出情况;预算外资金的收入、上缴、开支、下拨情况;上级专项收支、下拨情况;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变卖情况;基建投资来源、所办经济实体及所有门店出租的管理费、利润及使用情况;招待费开支情况;医药费、差旅费、会议费使用情况等等。公开形式:在机关公开场合或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