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局方知当局迷利益冲突下明争暗斗(2)
2025-04-30
兰胜赶上了1990年代房地产的热潮,在C市成功投资第一家江景别墅后,企业迅速做大,5年后成功上市。
庞大的财富让海创跌入了某种虚妄的中心,在兰胜担任董事长后,便开始醉心于各种“剑走偏锋”的投资方式:海创曾将一块城乡结合部的公社田区买下,将鱼塘改建为“拓展训练基地”,山坡则顺理成章成为了游乐场,其他部分则邀请国内著名艺术家前来搞摄影、雕塑--此举为这座缺乏艺术细胞的城市赢得了巨大的人气。兰胜为此得意地宣布:只要是海创圈下的地,赚不回10倍的钱,我主动下课。
直到一天清晨,海创的员工们尚未从“海上高原”的美梦中完全清醒过来,就在集团最大的那块电子公告屏上看到了消息:“9点半于会议中心举行全员大会,请各部门负责人及员工务必准时到场……”
那天是海创成立后最盛况空前的日子,所有员工都涌向集团最大的会议中心,因为海创还从未开过这么大的山寨版“批斗大会”。
在简短的决议宣读之后,张明被免去了集团执行副总裁、“海上高原”项目负责人的职务,他的样子在不少对头看来,实在太可笑了,谁也没想到长相英俊、为人傲慢的张明老总也有失意的时候……
主席台上的兰胜宣读完决议后,埋下头看了1秒钟自己握着茶杯的双手,而就在这短短的1秒里,他似乎觉得过了1天:前日,自己正在考虑怎么给张明开口时,张明意外地出现在门口,他一笑,紧接着递上一份休三个月长假的申请,还附有一份工作交接单。本来,自己终于能如释重负地在心里缓一口气,但不知怎么的,拿着自己刚签字的工作联系单,感觉它却被手心的汗水弄得粘粘的,上面“免去张明执行副总裁,视情况另有任用”等字也被弄得皱巴巴的。
出局方知当局迷
只有张明最了解兰胜此时的心态。
兰胜不是拼命三郎式的老总,他不会像许多创业之初的老总那样尽可能多花时间投入到客户中。他是一位极具儒帅风度的人,成功地把握住了亲和力的密码,这似乎是他的一张王牌。
可在“海上高原”开工前一周,他在那100多平方米的书房里,做出了一个令他终生后悔的决定:面对桌上的项目工程分析单,以及以张明为首的开发公司发回的资金报表,尽管上面很准确地告诉他,如果工程要达到成功,意味着开盘后前三个月时间里必须保证销售出至少二分之一的内容,否则,在小到广告投入,大到工程材料等多重资金压力下,极可能会有资金断裂的危险。
兰胜不假思索地签下了“批准执行”——他的本意是不要让担心成为负担。“化腐朽为神奇”,“不吃眼前亏”,这些都曾是兰胜父辈的法宝,却在那一刻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一签,兰胜把这“剑走偏锋”的自信故事讲砸了。
但,强烈的自尊心让兰胜第一次对责任有所感悟:他仿佛看到激起的唾沫几乎要把自己淹死。
兰胜给张明发了一条短信:“我虽然快50岁了,但对于大事情的处理,还是显得很青涩。请你多担待。”
用“青涩”来形容知天命之年的兰胜,无论如何看上去都不妥当。张明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写完这条信息,兰胜仿佛觉得有无数只蚂蚁从字里行间爬出来,心里更是纠结一种挥泪斩马谡的凄然。
按理说,马谡失守街亭本是诸葛亮意料之中的事,当失街亭的消息传到军中时,诸葛亮当着众人的面说:“马谡呀马谡,你坑害了我全军了。”表示他出乎意料,其实是给大家做样子看。你想想,假如马谡能够守住街亭,说明自己指挥有方,知人善任,功劳少不了自己的;假如失掉了街亭,就拿马谡问罪,这样,战败的责任自然由马谡来承担。尽管可能诸葛亮并不想这么做,但作为大军统领,他必须保证自己的威信与风度……
观风的,调舵的,还有几个期盼的
那条短信,张明一直没有删。他觉得,如果不出意外,这条短信他会保存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