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的内涵和目标(2)

2025-04-30


  二、计算机审计的目标    
  1、实现三个结合。从根本上说,计算机审计的目标与传统手工审计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所规定的监督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但是,由于计算机审计与手工审计的方式、方法、途径各不相同,计算机审计与手工审计的具体目标也有所区别。传统手工审计是通过翻阅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和有关资料,对被审计单位某一阶段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事后的审计监督,是一种静态审计。计算机审计打破了事后的、静态的手工审计模式,目的是要实现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与联网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而更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2、从系统上把握审计对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各行各业普遍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海量的会计电子数据。在手工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总是先分析审计对象的各个部分,再归纳、综合为整体,其思维方式是:部分→整体,这适合于数据量不大的审计对象,却很难全面把握海量数据。计算机审计打破了手工审计思维方式,从审计对象的整体出发,先进行系统分析,把握总体,再建立审计模型,分析数据,最后作出总体评价,其思维方式是:整体→部分→整体。计算机审计能够从宏观上和系统上把握审计对象,扩大审计监督范围,提高审计监督能力。李金华审计长早在1999年12月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研讨班上就指出:把审计对象作为一个系统,让被审计单位的信息都在审计监督范围之内,很快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到一个大企业去,一进去就把整个资料都掌握住,通过计算机完全掌握得了,在我们的视线之内通过系统分析、对照、比较,选择其中最薄弱的部分作为重点,从总体上把握,不是像过去那样瞎碰,逮着什么算什么。搞系统论离不开计算机。 
  3、审计的最终出路在于数字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向整个社会和人类全方位地推进。信息化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结果,其中,数字化是将信息用电子数据格式进行存储、加工和处理的过程,是技术基础;网络化是利用网络传输数字信息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是实施途径。英特尔公司总裁格罗夫先生说过,一切信息均能以数字形式表达、传递和储存,我们现在正在朝着数字化方向前进,数字化信息必将永存。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部署,我国将建设社会信息化、文化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和军事信息化的信息化应用体系。其中,审计信息化是政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关键是实现审计数字化。审计数字化包括审计工作数字化和审计管理数字化。审计工作数字化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数字模型来分析和把握审计对象,实现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和审计结果的数字化,它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审计。审计管理数字化是在审计计划、统计、信息和档案管理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以纸为载体的审计管理形式,实现审计文件传输、处理、检索和存储的数字化,促进审计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审计管理的效率。正如李金华审计长2005年视察京津冀特派办时指出,系统论最终体现在数字化建设上。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一定可以抽象为一个数学公式。公式就是规律,掌握了公式就掌握了规律。审计数字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审计的最终出路在于数字化。

下一篇:土地增值税征管中存在政策问题待明确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