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对策研究(2)
2025-04-27
债券融资成本低于股票,另外税法规定债券利息在睡前列支,因此债券融资还可以给企业带来避税的好处,这样可以使每股税后利润增加。可是我国由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育不平衡,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企业发行债券受到政府额度的控制,使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余地很小。
3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建议
首先,我们看到负债率和资本利润率之间存在不对称。一定比例负债可以给企业带来避税效应,以及约束、激励经营者等正面效应。但并不是负债额越高越好,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确定这个范围应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企业选择某一项目的基本前提使保证盈利或至少持平,这就要求借入资本的预期利润率不小于借款利息率。另外,为了保证企业在借入某笔款项后,总体资本仍保持盈利或至少持平,就要求企业借款的预期利润率大于或等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其次,国有企业对股权融资过度偏好。企业普遍认为发行股票于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不同,它不需要到期时还本付息因此可以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普遍把股票融资作为公司融资的首选途径,极力扩大发行额度,并且股利分配政策多以配股为主。
但我们必须看到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资本市场上更是如此。股权比例过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债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硬约束,而股权约束相对偏软,股权比例过高的资本结构只会造成对企业经理监督不力,企业经理努力工作的压力不足,最终损害的还是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适度的负债经营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带来税负结构利益和财务杠杆效应,过高的股权比例显然无法获得以上好处。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优化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应从两大方面入手:
一方面,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关键在于改变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非正常联系,改变国家作为所有者、国有银行作为债权人对国有企业约束软化的现状。企业的所有者应以出资为限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企业一旦无力清偿债务,所有者不应阻碍债权人对企业破产拍卖;同时所有者有权控制企业的负债行为,及时制止企业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另外,债权人承担债权投资的风险,严格按照财务风险与财务成本成正比例关系的要求考察企业的贷款项目,调整贷款利率,超过企业所能承担的风险,债权人坚持不贷出资本。最后,在企业内部引入多种投资体,建立合理的债权、股权结构。
另一方面,处于对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很不合理的考虑,应降低国有股比例,实现股权所有者多元化。除了国家这一主要股东之外,银行、企业法人、投资基金、本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公众等都应包含进来。尤其要加大企业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同时,还应适当加入企业经营者股权和股票期权份额,实现企业所有者总额的多大比例,不应有一个固定的界限,而应与企业规模以及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相联系。
4 结论
总之,优化资本结构,就是要优化负债率的水平、企业融资水平或二者之间的构成。负债率的高低不仅不会影响税前整体收益率,而且由于避税效应,还可提高税后利润。因此,将债务转为股本金作为解决企业经济困难的办法是错误的。虽然债转股后,企业的利息支出下降,还本压力不存在了,但负债率的变化只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结构发生变化,而并不是企业扭亏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改变我国企业现状,就应从深处调整负债率水平及融资水平,以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晓、单鑫.债券融资是否会增加上市企业的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1999,(9).
[4]沈艺峰.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定量研究[J].经济研究,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