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经营系统的管理会计再造(3)
2025-04-27
(二)责任会计中责任概念的变迁
责任会计将会计系统与管理上的责任相联结,在明确职责权限的基础上强化责任者的业绩评价,并由此构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管理会计制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责任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的。即,从最初的成本责任概念,演变为包含收益责任的预算控制责任,再进一步围绕组织结构变迁(组织结构的微型化、扁平化等)转变为融合成本责任和收益责任的利益责任。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公司制在企业中得到普遍的推广。各公司本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理念,要求产权清晰、独立核算,各公司按每一个责任单位编制资产负债表,以计量投入资本的产出效率,这一阶段的经营责任包含着股东权益的分配责任。在公司制下,内部结算中心、内部银行等机构开始形成,公司内的利率基准开始应用于各个经营业务部门的贷款事项之中,提高了经营业务部门对投入资金回收的积极性和紧迫意识。经营部门的贷款增减由于采用现金流量形式间接地加以计量,因而在考察具体项目时,以现金流量为基准的经营自然地嵌入到了企业经营的各个业务部门之中。这样,便使企业管理者必须在经营过程中关注现金流量,且能够提供有关与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等相关的每一经营业务部门的现金流量的原始信息。由此,利益责任中心的责任会计开始转向包含资金责任的责任会计,对应于利益责任会计,基于现金流量的资金责任会计被提了出来。
(三)资金责任会计:现金流量经营的产物
现金流量经营的原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造适当的利润;二是在不增加营运资本的前提下扩大销售额;三是在经营现金流量的一定范围内进行设备投资。然而,由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业务状况会存在资金的波动,如存在资金的不足期和资金剩余期。在初创期,由于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在资金上主要依靠自有资本进行设备投资,然而在收益表上也会经常出现亏损;一旦进入成长期,虽说业务开始步入正规,账面上也有了许多收益,但由于设备投资额的逐步追加,也时常会感到资金不足,这些追加的资金期望能够在成熟期加以收回。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就是这种资金运作模式。对此,在实施多个经营业务的企业,就单独的某一业务而言很难满足上述三项原则的要求。这种由成熟期业务形成的资金投入到成长期业务之中的战略,称之为资金战略。然而,从发展的思维上考察企业经营,需要将各个经营业务部门的资金需求与供给进行战略性的整合,并从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立场上恪守前述的三项原则。因此,每一经营业务部门的现金流量信息对于企业管理是不可或缺的。表1—6是依据间接法按业务类别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它是将某一业务部门的现金流量信息结合上述三个原则整理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