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绩效审计研究(2)
2025-04-26
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这个指标综合反映国家培养一个学生当年开支的经费数额。与全国同类院校相比较,经费开支较少的院校,说明该校经济效益好。一个学校如果当年比上一年节约,就说明提高了经济效益。
学生人均分摊的经费开支数=全年经费实际支出数/当年学生平均数;学生人均分摊教职工人员经费=(全年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当年学生平均数;学生人均分摊设备购置费=全年设备购置经费数/当年学生平均数;学生人均分摊教学行政费=(全年公务费+业务费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在经费总支出中,人员经费比例越高,公用经费必然少,不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因此,人员经费支出在全部经费支出中的比重越小越好;当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之比大于1时,说明人员有超编现象。一般情况下,各项经费指标应至少满足国家教育部门教学评估的目标要求。
人员经费与经费总支出的比率=人员经费/经费总支出×100%;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比率=人员经费实际支出数/公用经费支出×100%;教学业务费比率=教学业务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100%;人员经费比=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100%;预算内外收入比=预算内总收入/预算外总收入×100%。
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师生比=学生人数(折合年平均数)/教师人数(年平均数)。
师生比例不能过高,师资严重不足会影响教学质量;也不能过低,否则会人浮于事。
教师占全校职工的比重=教师人数(年平均数)/教职工人数(年平均数)。
该指标是衡量学校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性指标,该比例越低,反映学校非教学人员越多,学校社会化程度越低。
3.科研绩效指标主要考察高校科研活动的效率与效益。
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将科研课题经费数和成果推广运用后取得的效益进行比较,从绩效审计的角度看,重要的是加强课题开题前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其主要考核指标有:课题费用效益率、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应用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的获奖率、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等。其中:课题费用效益率=(课题成果推广价值-课题成本总支出)/课题成本总支出×100%;应用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实现的价值/研制成果投入的价值×100%;科技成果的获奖率=获奖项目数量/科研项目数量×100%。
由于将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并要经过社会的开发,因此,对于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率这一指标的考核,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困难。
4.资产绩效该指标主要考核高校对物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以保证学校资产的完整性和促进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高等学校的物力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其主要考核指标有:固定资产增长率、学生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教学仪器设备在用率等。
物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指标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增长率。这个指标用于衡量高校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同时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支出结构、支出质量。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年末固定资产总额-上年末固定资产总额)/上年末固定资产总额×100%;机器设备使用效率=实际使用时数/可充分使用时数;图书资源使用效率=年出借量/馆藏数量;房屋使用效率=教学用房面积/房屋总面积;人均固定资产=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年末职工数;学生人均固定资产占有量=固定资产总数/在校学生总数;教学实验开出率=已开实验项目/应开实验项目;年末学生人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在校学生数;学生图书资料平均册数=学校年末公共图书总册数/年末在校学生数;年末学生人均占用房屋建筑面积=年末房屋建筑面积/年末在校学生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