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最需要的,应是深入到金融服务供求现状的内部进行全面而理性的分析,并寻求“治本”之路。排队只表示总体上的供不应求,假如目前各家银行排队现象差异很大,则充分表明银行服务“供”与“求”的配置机制存在问题。按说,配置机制也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通过一种神奇的力量使“供”与“求”以最短的路径实现最快的流动性搭配,从而达到效率最高、浪费最小。例如,代发工资客户往往需要周期性地到银行排长队以领取工资,难道客户不知道去另一家排队少甚至不排队的银行去获得这一服务?症结在于:代发工资是银行与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公对公”达成的合作,这项银行服务,不仅不表达所有被代发者的意愿,而且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单位职工选择银行服务的自由。
再例如,发放“低保”也是造成银行排长队的因素之一。“低保”对银行利益并不大甚至是一项亏本的业务,因此常常成为政府“政策性”的摊派。问题在于,是不是只有国有银行才有承担的义务。诚然,在为普通大众尤其低收入人群服务方面,国有银行负有更多的义务和责任,但从“社会责任”角度看,非国有银行为何不能也分担一部分?把发放“低保”全部压在国有银行,不仅对于本来排队严重的国有银行来说是一种更大的压力,对于低保对象来说,也是一种利益损害。
要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排长队的问题,尚待政府的作为。这种作为,不是简单的“通牒”和行政命令,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银行运行规律基础上缜密的协调、控制、调整等行为。例如,如今老百姓缴水、电、气、电话等费用主要也是通过银行,政府有关部门可否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寻找到一种金融服务“供”与“求”更“经济”的搭配方式,并通过有效的作为予以实现。
3.多策并举推动银行解决排长队
一、银行服务质量直接反映银行公司治理、管理理念与文化、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直接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为此,相关银行机构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重视提高服务质量问题,防范由此而引发的声誉风险。
二、相关银行机构要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高管层每年要专题研究服务质量的改善问题,重视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建设,设立或明确服务质量监督部门,加强客户投诉管理;要有效提示风险、披露信息,完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公平对待消费者。
三、相关银行机构要在优化服务流程上再下功夫,按照“功能分区、客户分层、业务分流”的原则对网点进行改造;实行弹性窗口和弹性岗位制度,柜面服务旺季和高峰期间要适当增加服务专柜及人员,并安排大堂经理进行现场业务流程解说和疏导。
四、相关银行机构要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防止发生客户一笔业务多次排队现象;要加大对银行卡、网上银行等业务的宣传引导,全面提高自助机具、电子银行业务的使用率,有效缓解柜面服务压力;要加大电子机具安全管理,防范银行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电子银行服务的安全性能。
五、相关银行机构要自觉遵守商业规则,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各行(社)在关注高端客户的同时,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做好中低端客户的服务工作。
六、相关银行机构应承担消费者教育的责任,通过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社区行”等活动,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要做好个人理财产品等创新业务的风险提示,增进公众对金融知识、创新产品的了解和对买者自负原则的认识,引导和培育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
七、相关银行机构要遵循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原则,改善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和从业技能,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发挥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提高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