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下步建强工作的几点要求
首先是认识要到位。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这个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要长期自觉地具体落实在行动上并不容易。对建强工作的认识,不能一般化,我们必须明确:建强工作不仅仅是经济工作,也是政治任务。建设经济强县强镇,是市委、市政府贯彻省委、省政府“一手抓扶贫、一手抓促强”工作思路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市“两业一城一市”战略的重要抓手,更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发展能力的具体体现。部分同志提出要退出强市强镇笼子的所谓以退为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试想,如果我们退出来,不但没有争贫困县的份儿,还会被列入全省既非贫困县、又非建强县、区(市)的57个县(市)之列,到时得到省里和遵义市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支持的力度就可能更小了。2005年全市财政支出2.7亿元,但我们满打满算全市财政收入才1.1亿元左右。多出的钱主要是上边关爱的。我认为,从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的高度看,大家应当按照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提高的要求,联系建强工作实际,认真查找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差距,切实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其次是工作要到位。新一轮建强工作竞争更加激烈,在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稍有懈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从2004年度的情况看,我市在全省建强考核中上升至第18位,2个遵义市列建强镇(街)分别在30个建强镇中排名第2位、第4位,5个市列建强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绝大多数高于全市同期平均发展水平,但同省内、遵义市内其他强县(区、市)强镇(街)相比较,差距还不小。去年12月16日召开的遵义市建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将汇川区、桐梓县和余庆县作为进入省列建强县的预备县(区),从今年起,每年从各县、区(市)列建强镇中择优推荐6个后备镇作为遵义市列建强镇;为真实地反映各建强县、区(市)的发展实绩,**市提出对各建强县、区(市)属地范围内属遵义市级管理的企业所产生的GDP和税收纳入各建强县、区(市)的指标统计,并将省列建强县列入市里的表彰奖励范围,将禁毒工作作为对市列建强县、镇的重要考核指标。这对建强工作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因此,各遵义市列建强镇、**市列建强镇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赶超意识,在工作中振奋精神,鼓足干劲,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同时,目前还不是建强的乡镇,务必对照市建强办[2006]1号文件的精神,认真做好辖区主要经济社会考核指标的测算工作,于4月底前将申请加入市列建强镇的专题报告和指标测算情况报市建强办,确保实现2006年度市列建强镇增加2个的目标。关于工作到位,我强调两点:
讲工作要到位,首要的是领导的精力要到位。建强工作目前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阶段,常言道:“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强县强镇的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是建强工作的责任人,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让建强工作“走到哪里黑哪里歇”。党委要把建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政府一定要有领导同志分管并直接抓,分管领导的精力一定要充足。党委政府在抓建强工作中,必须把握大局,理清思路,争取主动;必须研究政策,配套政策,落实政策;必须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强协调。总之一句话,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同志,都要把建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讲工作要到位,还需要强调建强的思路和方法要到位。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冲破各种思想障碍和体制约束。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克服自卑思想,牢固树立自信自强意识;破除自满思想,牢固树立赶超意识;破除守旧思想,牢固树立开拓创新意识;破除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奋发图强意识;破除得过且过的思想,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为加快发展创造一个“居安思危、不甘落后、奋起直追、锐意进取”的良好思想氛围。机遇稍纵即逝,抓机遇讲究速度和效率。在众多机遇中,我们尤其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抓住国家进一步支持“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认真把握国家和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产业导向,认真把握国家和省扶持“三农”的政策措施,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搞好政策和项目对接,争取更多的支持。关键要在学习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