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与榆中县等周边地区及省内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利用各种渠道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实习的工作。
(3)认真研究社会工作站长期建立的必要性。榆中校区的学生在兰州市内实习,学校可在本部安排宿舍,解决一部分床位。
(4)各学院也要多想办法,为学生解决实习中的生活问题。
3.实验室建设问题。
部分教学单位需要新建本科教学实验室,部分学院要求对原有实验室设备进行添置和更新。
(1)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予以解决。
(2)在保证教学经费正常开支的基础上,学校将按不同学科、专业对“四项经费“投入进行细致地研究,适度从紧的启动实验室建设。
(3)新建实验室在立项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要充分考虑建设的必要性,尽量减少重复建设,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3)在设备采购程序上要规范,购置前要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做好规划划。
(4)学校将对全校实验室及教学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广泛的调研,要进行绩效分析和绩效跟踪,以保证设备的合理使用。
(五)管理方面
1.学生管理
针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研组和各学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讨,提出近期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从建设和谐校园的高度认识学生管理和重要性。要把教风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不,全校上下形成全力,对学生工作常抓不懈,重点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2)要严格落实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制,班主任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保持与学生经常性的沟通。
(3)建立学业预警,学生行为预警制度,同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对“问题”学生,还要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
(4)学生管理工作要做到细致体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党的教育方针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办学的各个方面。
(5)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民族成份呈现多样化,知识基础参差不起,各学院要积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学校将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分类指导,从教学方法、培养方法等方面寻求措施。
3.公共课教师的管理问题。
公共课教师不稳定,更换频繁,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连贯性产生影响。
(1)学校将从机制上解决稳定师资队伍的措施,涉及全校性公共课任务的公共课教师要在一定时期催保持相对稳定。
(2)学校根据教学计划与相关学院进行协调,对公共课教师尽可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固定安排,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和谐校园建设问题。
调研中各学院普遍反映学校学生校园文化交流活动较为贫乏。
(1)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育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将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广泛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
(2)各学院要经常组织教师尤其件教授在两校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报告、办讲座、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等。
(3)学校将进一步加快校园报栏、宣传栏的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六、教学经费及教学资源方面
1.教学经费不足。
调研中各学院提出了不同学科专业在教学经费需求上的差异性,四项教学经费仍然不足。
(1)教学经费的使用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根据专业特点按需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