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视察组关于*优质农产品基地走廊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2)

2025-04-29

(一)突出优势打造基地。利用一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湖坪草洲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基地。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实行土地流转,政府服务,业主投资,规模经营,以奖代补,吸引了大批业主投资昌万基地建设,使我县昌万沿线成为精品基地集聚地,涌现了竞标科技示范园、珍龟养殖场、朗德鹅等一批效益好、影响广的基地。

(二)鼓励企业建设基地。卫彩米业是我县一家较大的大米加工企业,资产2816万元,有大米生产线6条,年生产能力达10万余吨。为保证基地有充足、优质的原料供应,县农业局积极鼓励卫彩米业以订单方式发展优质稻基地8万亩。

    (三)激活民资投资基地。李伟良是摩托车销售商,多年经营积累了一些资金,苦于无处投资,县农业局根据他是枫树辣原产地——枫树辣李家人及对枫树辣的独特感情,积极主动为他创建枫树辣基地出点子,提供技术支持及相关服务,使枫树辣基地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

    (四)强化政策扶持基地。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决定》、《关于在昌峡线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走廊的实施意见》,对符合基地建设条件的给予以奖代补,对获得绿标的给予现金奖励,同时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信息、政策指导服务等支持。今年又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工作意见》,作出了由县财政每年从扶贫、以工代赈和农业开发等项目资金中筹措300万元作为基地建设以奖代补基金,同时每年筹措1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措施为基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着眼长远规划基地。为使基地发展有明确的方向,合理的目标,科学的布局,从去年开始县农业局组织了几个单位的精干人员对昌万基地走廊进行了几上几下的论证规划,在此基础上,又送至省农科院专家进行编制,最终于今年四月成稿,并上报省政府。《**县昌万线优质农产品基地走廊发展规划》(2005—2009),标志着我县基地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基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昌万线优质农产品基地,在数量、规模上还不够大,在档次、水平上还不够高。

(一)科技含量不高。许多基地现代管理观念比较淡薄,重视生产环节,轻视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和开发能力不强,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如在乌鱼养殖方面,我县缺乏乌鱼鱼苗繁育技术,乌鱼鱼苗几乎都要从外地引进,每年这项费用估计就达上千万元。

(二)自主品牌不多。许多基地品牌意识不强,满足于用其他企业品牌“借鸡生蛋”,一些基地虽然也创出了一些品牌,但知名度不高,没有国内外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如枫树辣是富有我县地方特色的农业产品,可口好吃,但没有做强做大,没有形成品牌,在外地知名度却并不高,

(三)发展环境不优。极个别行政执法单位全局观念不强,不能正解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在部门利益驱使下,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动摇了部分企业主在**投资兴业、扩大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四)融资渠道不畅。有的基地项目准,产品畅销,市场前景广阔,想扩大规模,购买设备,加建厂房,但苦于资金短缺,不能如愿以偿,致使有些农产品和原材料输送困难。近几年,县里对基地建设安排了一定的经费及以奖代补资金,但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到位的比较少,向银行贷款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地,成为制约基地发展的瓶颈。如珍龟养殖基地拟增加两台大型冷冻库,需要200多万元,资金难以筹措。

四、发展基地的对策及建议

搞好我县昌万线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要认真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把昌万线建成农业特色基地走廊的战略部署,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推进基地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

下一篇:联保贷款:联结信用社与“三农”的桥梁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