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用创新思维指导劳动竞赛。“创新是企业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开展劳动竞赛,就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核心,按照“做企业之需,想职工所想”的原则选好竞赛的主攻方向,使竞赛活动真正成为广大职工施展才能、创造业绩的舞台。一是要引入竞争意识。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企业主辅分离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职工原来手中的“铁饭碗”早已不存在。每一名劳动者,都要立足岗位,学好本领,才能在企业中竞争上岗并占有一席之地。而劳动竞赛正是检验员工能力的水平的标尺,鞭策员工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把竞争意识引入劳动竞赛,才能赛出水平,避免流于形式。二是要强化学习观念。现代社会里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才适应时代、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作为劳动竞赛的高层次要求。在竞赛中,营造一种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学习氛围,引导职工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
2、要用新形式丰富劳动竞赛。竞赛年年搞,但形式内容差不多,没有抓住职工的兴趣,难以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新时期我们要把劳动竞赛融入新的元素。
一是要灵活多样。竞赛形式要实现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要充分利网络资源,扩大活动的参与面与奖评的效果。竞赛的范围可以涉及到多层次,不仅限于操作层,还要引入管理层。认真开展各环节、全方位的劳动的竞赛,形成从生产到管理、从单项到综合各个环节的竞赛格局。竞赛的效果可以用多角度衡量,注重刚性指标同时,也不能忽视柔性成果。
二是要突出特色。竞赛活动要有让员工有心动的亮点和新鲜感,使竞赛听起来心动,做起来有劲,增强职工参与的热情。
3、要用新内容深化劳动竞赛。劳动竞赛不仅要注重形式,还要深化内容。要用“三个代表”的理论指导劳动竞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代表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一是突出经济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提高施工项目的科技含量是企业致胜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把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融入劳动竞赛,用科学的进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是要突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及行为规范,是企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现代社会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从制度化管理向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转变,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要突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在劳动竞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要用新机制组织劳动竞赛。
一是要健全组织,形成新的劳动竞赛领导格局。把由工会牵头主抓、党政工团配合的组织机制,变成由工会宣传发动、相关业务部门主抓、工党政工团配合,工会表彰验收的组织机制。随着企业改革中利益格局的调整,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也在发生变化,领导者和企业全体员工的命运紧密相连,由工会主抓变成相关业务部门管理主抓,能够更深入发现问题、更直接的解决问题,对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切中要害,便于工作的开展,避免流于形式。
二是要量化考核。竞赛要制定严密科学的考核方案,细化每一项考核程序,坚持以量化考核为主,综合考核为辅的原则。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力求实效。
三是要奖罚分明。竞赛,顾名思义,就是超常规的做法,按部就班不行。竞赛中员工要付出超长规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奖罚分明就是要该奖必奖,该罚必罚,毫不手软。通过竞赛让员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召开表彰大会、物质奖励、张贴光荣榜等形式,积极营造一种“先进光荣、落后可耻”的氛围,使竞赛充分发挥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