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要组织科技教育培训讲师团,采取定点包片、分区负责的方式,定期送科技下乡,手把手、面对面、心连心地进行现场指导和现场咨询;选派技术骨干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对带动能力强的种养殖专业大户实行跟踪指导服务。
三是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向农民传授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充分利用有线电视覆盖面广的优势,开设电视课堂,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利用广播、网络等现代传媒,将第一手农业新技术资料和信息直接传递给农民;开通咨询热线电话,设立专家门诊,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练好四项内功
1、找准发展定位,拓展发展空间,在结合上下功夫。
要把农广校工作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把握,放到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整体工作中去把握,把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有机衔接起来,大力推进培训进村、科技入户,做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基础性、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教学与农民增收致富结合。
2、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在本色上下功夫。
农广校的中心任务是农民教育工作。农民教育是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农广校的工作要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联合办学单位的支持,必须用实际行动去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联合办学单位的支持,使农广校的工作能摆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摆到领导的桌面上。这就要求农广校必须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围绕联合办学单位的热点、重点问题开展工作。
3、争取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在手段上下功夫。
农广校要以中央、省级农民科技培训资源服务平台为中心,以市、县两级农民科技培训平台为重点,积极争取政府扶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加快建立天网(广播、电视、卫星网络)、地网(教育培训基地、农民科技书屋、互联网络)、人网(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队伍、组织网络)三网合一的集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推广服务和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一体化的“手段先进,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内容丰富,快捷高效”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
4、强化工作管理,增强发展后劲,在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要建立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要在农广校系统内部逐步形成各分校既相对独立,又能上下结合、协调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开放合作的格局。
二是要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要规范岗位职责,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行全员竞争、择优录取的用人机制。
三是建立可靠的质量保障机制。要建立科学的农民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质量评估;建立教学督导制度,认真督查教学计划、教学环节落实情况和教学效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提高学员职业技能;推行培训转移就业承诺制,切实提高学员的就业能力。
培养五支队伍
1、培养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队伍。主要是通过培养深受农民拥护、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干部,使多数村干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度,通过他们的组织发动和示范带动,引导农民建设新农村。
2、培养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公益性岗位人才队伍。通过培养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的中高等实用型服务人才,打造一支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人才队伍。诸如:农村环境保护员、动物卫生防疫员、农村发展信息管理员、农村计划生育管理员、农村会计员、农村法律咨询员等等。
3、培养扎根农村、立志务农的农民骨干队伍。主要是以村为基础、以户为单位,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且扎根农村的青壮年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教育培训,通过“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科技入户工程”等,使他们掌握农业基本知识,成为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和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