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农村“两转”工作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

2025-04-30

2、配套发展城市“三产”。工业的发展必将形成对第三产业的巨大需求,因此,要积极发展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服务的新兴服务业。重点是发展产品推介、物资储运、流通经销、旅游服务业,培育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长效产业。引导城郊乡镇的农民及中心集镇附近的农民从事产品批发,引导旅游景点沿线的农民开展旅游服务。

3、加快“一区三镇”建设。瓜州新区是我县产业、信息和服务中心,三道沟镇、南岔镇和锁阳城镇是具有明显区域产业特色的产品加工流通集散地,加快推进城镇化可以拓展我县工业的增长空间,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有利于低成本,高效率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力。因此,要以“一区三镇”为重点,采取向上争取、财政支持和城镇资产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以此带动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力向城市的转移。

(二)促进农村“两转”的近期计划

城市产业的培育虽然是解决“两转”问题的根本出路,但却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而从近两年我县情况来看,促进农村“两转”必须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离乡不离土的劳务输出。

1、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农民是社会弱势群体,其弱势的重要表现就是劳动技能缺乏、就业竞争力差,这是影响我县农村剩余劳力输转的重要因素。从我县情况看,9个农村乡镇的2.6万名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34.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52.1%,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到13.5%,而且有专业特长的微乎其微。为此,建议政府加强农村劳力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立足培训促转移,转移带培训,采取民办公助、低线收费的办法,将财政、劳动、教育部门的wenmi.net培训资金捆绑使用,扶持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引导其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职业培训班。公办学校的资产可无偿转让民办职校使用。各级要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列入经济发展规划,定期发布职业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方面的信息,以此引导培训农民工的学习。农村复退军人和回乡知识青年恋土情结较淡,是有可能输转的主要群体,要以该群体为重点,实施好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农村剩余劳力普遍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2、建立健全就业引导服务体系。目前,东南沿海有六、七十家企业发出了用工信息,用工数量1—2万人,工种涉及到电子、通讯、仪表、机械、保安、餐饮、食品、保健等多个门类。我县两个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也在逐年增长,这对我县开展“两转”工作是一个大好机遇,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运用行政手段推动这项工作。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构建包括就业咨询、职业介绍、跟踪服务和信息提供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级应成立专门的劳务输出管理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劳务输出工作,县上可在劳动用工需求大的珠三角地区,设立劳务输出办事机构,具体开展劳工输入地用工协调、劳务管理、手续代办、信息搜集、权益保障等项工作。同时,鼓励发展不同所有制的职介组织,全方位沟通用工信息,促进劳动力全社会流动。

3、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务工、经商的农民一个最大的担忧就是怕在城市难以立足时“无路可退”。随着税费改革的逐步到位,土地负担的全面取消,土地成为农民的最大资产 ,这也是农民对土地难以割舍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承包权不变、农民权益不减,按照有偿、自愿、合法、规范的原则,积极引导鼓励各种形式的土地转包、转租、转让、入股,使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得合理的收益。要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应得的利益。对本县进城落户的农民可保留其承包土地、宅基地和其他经济利益关系,使其在城市难以立足时,“有路可退”。要加快推进乡村集体小农场改革,按照民有民营的原则,推动耕地逐步向种植大户和民营企业集中。对通过流转形成的百亩以上的小农场,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相应的扶持。土管、农资、公安、民政、监察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切实加强对农村居民流 动、土地流转、住房买卖等情况的监控,严防私收移民、私卖宅地、私自转让承包地和耕地向无户人员流转等现象的发生。

下一篇:求进思变谋发展--济源市机械行业调查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