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信访局工作形式分析报告(2)

2025-05-02

  (四)调处难度大。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一些易于解决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现在遗留下来的大多是一些老大难问题。有些信访问题本身情况比较复杂,加之时间跨度长,经办人员变故多,档案资料不齐,甚至有的已经遗失,给调查取证、调解处理增加了难度,很难使双方或来访者满意。有些信访问题的处理涉及到多个部门,个别部门怕承担责任,相互推诿,应付信访人,调处结果不能让群众满意,造成群众上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个别领导干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信访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二是认为上访群众多是“难缠人”,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三是认为信访工作是信访部门的事,由信访部门处理就行了,把自己与群众割裂开来。四是认为信访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

  (二)政策因素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一是对新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造成工作被动、威信降低、形象受损。二是政出多门、口径不一、相互矛盾,造成操作困难,群众不满。三是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到位,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既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

  (四)个别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群众上访。一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重视抓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置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导致群众上访。二是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从而激化了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对立。三是个别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三、对策建议

  综揽我县信访工作现状和上述存在的问题、难点,面对当前严峻的现实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如何做好当前信访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网络化、大信访的信访工作格局。

  (一)提高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三个转变”

  信访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头脑清醒、政治敏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少数单位、部门的个别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嗅觉不灵,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对信访工作抱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信访工作“三个转变”:

  一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信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下一篇:关于落实低保工作的汇报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