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活泼而富于创新型。此类学生约占调查总数的11%。他们的爱好一般都比较广泛,活泼好动,唱歌,跳舞,读书,郊游,演讲……一些集体活动、文娱活动都愿意参加,渴求知识,追求理想,热爱新生事物,具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这些学生的表达能力往往较强,学习上、生活中、工作时,往往有出色的表现,甚至于创造一些奇迹。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穷困不是一种桎梏和阴霭,而是一笔财富,一个强大的动力。
(3)自卑而敏感型。这类学生约占27.61%。这些学生在学校里一般寡言少语,课堂上很少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作业虽然能按时完成,但是质量不是很高,不懂不敢多问,生怕老师和同学嘲笑,与外界交往不多。自尊心较强,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同学的一句玩笑,老师的一个眼神,有可能使他(她)长时间心里难以平静,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自卑,多疑,焦虑,伤感,脆弱,敏感。这类学生一般学习成绩都不理想。
(4)麻木而慵懒型。这类学生约占17.89%。这些学生的智力一般不是很高,带有一定的遗传特性,或者与营养不良有关。他们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对功课不感兴趣,对友情、亲情也不太在意,对新生事物近乎漠然。他们所关注的是一日三餐,能否痛快玩玩,对赌博往往表现出特别的兴趣。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大的理想和追求。遇到问题一般也是懒得思考,得过且过,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都很差。
(5)偏狭而暴躁型。这类学生约占调查总数的16.34%。这些学生中,有的是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上行下效,耳濡目染,父母就是这样的人,怎能不影响到下一代呢?有的是学生本人或其家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这样的性格。例如,有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常受到同学的欺负,老师说他调皮不爱学习;父母种的西瓜常被人偷盗,所赚无几……种种不平,使他对周围的一切都产生一种仇视和敌对态度,不轻易相信人,有一点不满就容易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是班级也是社会中一个不稳定因素。
(6)恣睢而刁蛮型。此类学生约占调查总数的3.98%。穷困能使人奋发图强,但也可以使人误入歧途。穷山恶水出刁民,这话很偏激,但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这些学生跟鲁迅笔下的杨二嫂有些相似。例如,有些学生没笔用便去偷,没钱用便去骗,个别学生甚至去抢或者去敲诈勒索,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在班级不遵守课堂纪律,不仅自己不学习,而且还影响其他人学习。这些学生对四邻也不够友善,偷鸡摸狗的事常干,往往以损害他人利益为快乐,心理呈现一种严重的变形、畸形发展状态,对社会安定构成极大的威胁。
(7)其它。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时间难以用确切的词语来概括。此类学生约占调查总数的1.5%。
3、 贫困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
(1)继续读书,一定要圆大学梦,使自己成为栋梁之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美好的生活,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此类学生占调查总数的65%。
(2)暂且读书,实在无力读下去就外出打工。此类学生占调查总数的21%。
(3)不想上学,想回家务农,以减轻父母家庭压力。此类学生约占总数的6.18%。
(4)参军,在部队大熔炉里接受锻炼。此类学生占5.16%.
(5)其它。此类学生占调查总数的2%左右。
四、调查后的思考
通过调查,我感觉到70%以上贫困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健康向上的,令人欣慰,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学生的心理状态令人堪忧,亟需人们加以足够的重视、深入的研究和妥善的解决。否则,将会使大量的贫困学生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既使国家失去许多可树之材,又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罪莫大焉。
根据实现科学发展,构件和谐社会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宗旨和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着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