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整合资源,推进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建新村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百姓做实事、办好事。一是党支部经多方协调和沟通,积极争取建设资金400余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可容纳800名学生的高标准寄宿学校,聘请优秀教师到新校任教,目前学校的土建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并于2009年9月投入使用,届时将为本村及周边村屯学生的就学提供方便;二是党支部坚持走节能、环保、可持续之路,充分利用村内现有资源,投入专项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建设了秸杆燃气站,使全村460户村用上了安全、节能、环保的清洁能源;三是村党支部经过多方协调筹措资金新购置了四台大型农用机器,建立了农机合作社,村民可以免费使用农业机器开展播种、收割等农田作业,使农民的耕种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四是党支部以村内的宾馆、招待所、集贸市场等8家企业为就业基地,经过党支部多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已有100余人成功实现了就业,使村内的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化。五是党支部每年划拔专款,为村内所有65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200元的养老金,对于生活因难、身体残疾、鳏寡孤独者均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组织全体村民全部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使村里的老年人吃、穿、住、医的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消除了村内老年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老人的后顾之忧。另外,党支部组织党员和村干部分别与贫困家庭老年人、子女外出务工无人照料的老年人进行“一帮一”、“一助一”结对帮扶,在生活当中给予充分的照顾,在村内形成了和谐互助的良好风气。
(四)强化落实,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各试点单位积极查找已有的制度机制中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制定了新的制度机制。建新村通过认真查找不足,清除原有的不健全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民主听政制度、村级信访管理制度、村级干部民主监督制度、村民委员会请示报告制度、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农村财务代管制度、村内筹资投劳“一事一议”制度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XX街道把解决影响街道社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了普通党员讲党课长效机制和义务巡防队长效机制。通过党课中学、讲、评的过程,实现以讲促学、以评促学的目的,进一步加深每一位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把握,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使党员自觉的在工作岗位上和社会生活中做表率,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平安建设义务巡防服务队”的成立,构筑起了大巡防工作新格局,充分调动了社区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为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和谐社区、促进街道长治久安提供了保障。铁区社区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机制,在班子学习、党员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上采取新措施,加强了对、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问题的民主管理,力争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特色工作有创新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试点单位从自身特点出发,开展了一系列新颖别致的载体活动,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建新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认真商讨本村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建设规划,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村集体经济积累1800万元和人均收入5500元的基础上,到2012年分别达到2500万元和10000元,各项指标全部实现翻一番。其中投资48万元,再建井房32座;投资35万元,再购进804拖拉机2台、翻转犁3台、精量播种机3台,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在目前投资200余万元建成的高标准食用菌种植试验基地的基础上,采取“公司+农户”和村集体反租、倒购等形式,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小畜存栏增长到10000头(只),人均2头牛、2只羊、1口猪、10只禽,大力发展畜牧业;投资20万元成立养牛协会和农业科技培训中心,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再引进或创办集体企业、私营企业5家,解决富余劳力500人,使村办企业年产值增加到1000万元,创税收达到500万元,使集体企业成为集体经济收入的支柱,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投资30万元维修村内长1000米、宽8米的柏油路;投资25万元绿化村内两条1000米纵向街道;村内四条主街安装100盏路灯,并投资50万元在街道两侧砌排水沟;投资1500万元建7栋住宅楼,全部更新自来水设施;造林面积增加到4000亩;全村科技普及率达到80%,新建各类协会10个;全村80%的户达到十星级文明户标准;投入15万元更新本村有线电视设施;筹集资金20万元,引进医疗设备并高薪聘请名医,建成高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坚持优生优育的原则,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XX街道坚持把实践性作为活动的重点,从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紧密结合街道工作实际,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十大服务中心”的实践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深入调研和主题讨论,使创建思路得到明确,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党建工作指导服务中心、群团工作指导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劳动保障就业培训中心、计划生育服务指导中心、城市建设环境管理服务中心、信访工作接待服务中心、离退休老年服务中心、法律宣传调解服务中心“十大服务中心”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