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老旧小区整治工作中,由于XX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因缺乏长远统一规划,小区即没有雨水排放系统,且污水系统不合理。小区的雨水排放一直是片流自渗和雨污水合流,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了居民出行和居住安全(市、区专业部门经过勘测要建立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因地势条件所限已基本不可能。除非整个小区推倒重建)在改造过程中居民最关心的也是雨水排放问题。因此在改造方案制定阶段及改造过程中我们多次深入社区与居委会干部、居民以及施工单位一起研究探讨解决方案。尤其是在5区1、2号楼因居民干扰施工受阻的情况下,我们及时调查向领导反馈情况调整方案并向居民宣传作工作。最终采用大面积草坪砖存水固水、单侧沉降楼前甬道、铺设管线引流的办法使问题得以解决。
秉着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至十一底张房东里老区第三阶段4700多平米硬化美化整治工作、张房东里近3000平米健身广场和休闲甬路建设工作、张房西里1、2平房区、张房东里7、9、12老区(社区没有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工作、赵庄路南侧、通商南路环境整治工作、东地白楼的居民居住环境改造工作以及协调相关单位做好了7路的通车准备工作等6项为民实事工程,在科室同志的团结协作和其它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部顺利完成。
2005年,是落实区委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实现XX区创建国家级卫生区的关键一年。按照今年城乡一体创卫的理念,工作中我与科室同志注重把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与“创卫”这个大方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是通过完成折子工程作为有效开展创卫工作的软硬件保证。二是把组织召开地区动员大会及社区宣传平台作为深入宣传创卫的有效阵地。三是加大城乡结合部及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彻底消除暴露垃圾、白色污染、蚊蝇孳生、卫生死角等影响环境卫生的问题,提升环境总体质量。四是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者队伍,成立了3支地区创卫小分队即小广告清除小分队、三包责任书检查小分队、环境卫生巡视小分队,加强界面巡控,同时建议领导从地区弱势群体中招聘组建街道环境卫生突击队,随时清理辖区内的各类暴露垃圾,加大对重点地区的巡视保洁力度,确保环境卫生不出现反弹。由于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今年不仅顺利通过了市爱卫会组织的除四害灭蚊单项验收达标工作,并为街道通过市专家组的验收考核奠定了基础。
上述工作中对我来说,特别是老同志老科长,传授了我许多宝贵经验和做人的道理,使我在工作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各科室都给予了鼎力相助,今年能够城市清洁日公益劳动、创卫达标等工作进展顺利,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都是与之分不开的。
三、以“为民、利民、便民”为原则,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辖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张房地区基础设施差、配套设施匮乏、卫生死角多等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年来,我体会到,做好这项工作,达到良性循环局面,工作中既需要领导的支持与指导,需要机关科室、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同时又要善于合理利用地区资源,部门优势,借助他们的有利条件,在解决一些老百姓的些实际困难时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和科室人员在工作中总结出城市管理工作要“深入社区摸清情况,多方协调反复工作,整合资源创造条件”的工作思路,从而在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更好的化解了矛盾作用显著。
1.积极协调、整合资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一是治理张房东里四区7号楼下水管道淤堵生活污水四溢的问题。因该楼建成于80年代初期,由于设计上存在缺陷,管道经常发生堵塞,污水流溢,给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经多方努力,与相关产权单位制定了整治方案,通过改造,东里四区7号楼下水道淤堵老大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二是解决了张房东下庄、嘉峪庄雨水回流倒灌问题,确保安全渡汛。由于上述两处属平房区,地势偏低,一到雨季,雨水回流进居民家内,居民无法出行,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今年街道防汛办于汛期到来之前,在实地调查并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可行性方案,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在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持,于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了东地庄60多米的雨水管线铺设、200立方米、嘉峪庄1000多立方米渗水池的挖掘工作,解决了两地的雨水排放问题。受到居民的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