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问题
1、可采森林资源枯竭问题。目前我局有30%以上的林场已无林可采,可采资源蓄积已不足64万立米,可采资源枯竭、木材采伐断档已成定局。现木材生产产量8.8万立米,其中人工林2万立米,由于天然林可采资源枯竭,划定的商品林区内已没有过熟和成熟天然林,现在采伐的几乎都是采自中龄林、幼龄林,严重的削弱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能力。一方面我局森林资源不足,别一方面,森林资源利用率低,两方面方因素制约了我局基础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制约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基础产业成为我局发展的瓶颈。
2、企业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竟争力。目前的林产工业厂家传统的初级产品较多,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形成了林产工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而切林产工产厂家规模较小,精深加工产品少,没形成集团优势和规模效益。多种经营虽然有所发展,但缺少拳头产品,缺少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化、规模化。当今我们面对着国内国外两大市场,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导致林产工业产业素质低下。
3、非林非木及替代产业发展滞后。由于木材生产、营林生产等传统产业经营观念的影响,非林非木及替代产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林区的多种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在产业调整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至造成以旅游、林区综合服务等产业发展体系严重滞后。
4、科技进步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弱。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我局从事林业各尖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2.3%,远低于其他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对新技术、新设备和利用程度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业科技投入小,尚未形成长期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
5、管理体制落后,产业发展的机制不健全。林业产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现在的企业,政企不分,企业经营自主权不足,尚未建立起具有完全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投入小,企业包袱沉重,技术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够。财政、信贷倾斜力度普遍不够,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产业发展中非常突出的问题。
二、产业发展的意义及有利条件。
(一)产业发展的意义
1、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林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为林区长远发展奠基,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明智之举。林区产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的产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还比较低,经济效益仍然赖于原木资源,资源利用率还不高,加快林区产业发展,对科学建设现代化林业体系具有更大的意义。
2、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增强林区经济,实现林区全面振兴的心然选择。我局木材产量大幅度下调,计划到2010年将调减到8万立米,如果调减到位,我局木材生产这一产业的地位就会动摇,主财源将会大大减少,如果我们不加快林区的产业发展,不尽快把各类加工产业壮大起来,把各种基地建设起来,我局的经济实力只能是严重萎缩,路子越走越窄。面对产量调减和森林资源减少的不利因素,必须是未雨绸缪,抓紧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财力优势,尽快把替代产业发展起来,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培育和充分的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3、加快林区产业发展,是构建和诣林区,实现富民强企的必然途径。建设新林区,构建和诣社会,实现富民强企,产业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和诣社会就难以构建。只有林区产业的快速发展,才能有条件、有能力搞好林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林区职工的生活水平。目前,职工收入还比较低,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途径,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快速发展,把林地和土地资源的潜力挖掘出来,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林木、林副产品基地建设和精深加工以及森林旅游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壮大,不断扩大职工就业,提高职工收入,以产业发展促进富民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