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双联”工作情况。
我们坚持“加油”与“充电”双管齐下,“输血”与“造血”齐头并进,创新工作举措,打造了我县关爱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的品牌。全县共有117家县直单位、1300名机关干部参与到活动中来,有46家困难企业和1100名困难职工得到实质性救助,社会反响好。200X年,澧县被评为全省“双联”工作先进县。200X年,全市“双联”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澧县召开。
8、工会经费收缴工作情况。
全县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收费机制。机关、行政事业一块全部由财政代扣;企业一块全部由地税代收,目前正在探索工会经费“应收尽收”新路子。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有成绩,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1、组建工作难度大。
一是员工在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矛盾大的形势下,求生存与求工作岗位的观点优先,对主人翁政治地位和加入工会组织的热情客观上位置下移,意识蜕化。二是经营业主的反感。大部分业主认为,企业生产经营赚钱是根本,经济效益优先,工会组织的建立与否无关紧要;企业建了工会就多一个“婆婆”,多一个部门约束;工会建立后要活动、要费用,企业显得不划算。同时,业主认为工会和企业本是利益矛盾体,迫于形势,普遍是应付建会,对工会“给事做不给权用”,致使这些企业的工会成为“橡皮图章”,“一张纸的工会”现象极为普遍,从而使工会在员工中的负面影响增大。三是各级党政的中心工作是发展经济,对工会组建工作的重视是务虚多于务实,对工会是“名厚而实薄”。四是各级人大、政协对工会组建的支持显现出务虚支持、无序监管的局面,实质效用不明显。
2、维护工作难度大。
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由于这部分人大多都在建筑、采矿、服务等行业工作,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人员比较分散,流动性大,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工会组建率又相对较低,而且大部分企业都未建立工会组织,使他们在工资、社保、医保、工伤保险等方面权益难以得到维护。从我县几年的工伤死亡事故来看,95%以上都发生这些行业,特别是采矿业。二是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素质偏低造成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劳动期间、工资、劳保、工伤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用法律或找工会组织维护自己的权益。三是部分非公企业工会组织没有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虽然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但是企业老板不重视工会工作,为应付上级而建立的工会组织,工会有名无实,职工遇到困难时不知找谁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四是女职工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特别是女职工特殊保护期的维护。
3、竞赛活动难开展。
一方面,各类竞赛活动是工会服务大局的主要形式,由于国有企业的退出和非公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原来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竞赛活动发生了明显变化,失去了原来的主体,而原有的竞赛形式一时也难以在非公企业中开展,使活动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虽然我们也提出一些新的活动方式,探索过一些做法,但是由于创新机制和创新意识不够,效果都不理想,使县级工会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一时难以找到适合非公企业开展活动的新方式、新途径。另外,县工会纵然组织开展活动,往往要花费不少经费,但作用不十分明显或费力不讨好,工作开展起来压头情绪严重。
4、工会经费收缴依然艰难。
一是我县工会经费收缴虽已实行财政代扣和税务代收政策,但距“应收尽收”目标仍有相当差距,没有市、县一体化强硬政策一时难以执行到位。二是县级工会经费上缴任务每年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负担过重。
5、县级工会干部年龄偏大,基层工会干部兼职多,难以发挥工会应有的作用。
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基层,我县有400多个基层工会和40000余名工会会员,工作任务重,线长面广,而县总机关受人员编制影响,长期借用文化宫人员;干部平均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30岁以下大学生难得一见;县总领导班子平均年龄更大,且多为县委安置性干部,创新意识较差,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由于到工会工作的干部难以得到交流和重用,难以吸引人才,都不愿意干工会工作,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基层工会干部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乡镇尤为明显,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兼职精力有限无瑕顾及工会工作,能应付工作就算不错了,使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没有很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