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和问题,在城市管理日常工作中,我们要以妥善处理五种关系为中心,积极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一是妥善处理好市容与繁荣的关系,既要堵又要疏;二是妥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三是妥善处理好创新与稳定的关系,既要讲稳定,又不能前怕狼后怕虎,固步自封;四是妥善处理好突击与长效的关系;五是妥善处理整合社会资源与挖掘自身潜力的关系。具体措施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现行体制
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当前要突出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权责一致的问题。城市管理必须责权相等、责权一致。责大权小、有责无权都会使城市管理机构有名无实,难以履行好职责;而有权无责、权大责小,则会造成权力虚设和执法随意性。两种状况都会影响城市管理的效率。权责不一致是很多城市都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目前,以块为主的属地化管理已经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公识。可以预见,城市管理发展的趋势必将是重心逐步下移,权责向区、街转移,市有关部门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重点把握好事关全局的原则性问题。
就我区下阶段的工作来看,有两个突破点:一是加强市容环境网格化管理。加快执法队伍组建步伐,尽快建立起各镇、街道、园区区域内的城管综合执法队伍,实现编制到位、车辆装备到位,在此基础上,划分管理区,确定重点管理点,全面进行网格化管理。二是加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落实。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管理机构、执法部门、作业部门、责任区单位”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通过创新“三静三动”的操作形式(“三静”是指责任单位日常自律、作业单位日常保洁、管理部门日常管理,“三动”是指责任单位动态监督、管理部门快速处置、重大活动集中整治),以责任区建设为抓手构筑长效管理机制。
二是重规划和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城市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物质基础和保证。从三者之间的关系看,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核心。没有科学的规划,良好的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就难以实施。规划靠建设来实施,而管理是建设的延续,没有严格高效的管理,再好的基础设施也不能实现规划目标。因此,加速城市发展,必须把城市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必要的投入,只有将城市管理负荷降下来,才能发挥效能。
三是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城市管理中专业执法部门较多,有行政执法职能就要成立执法队伍,不仅政出多门,而且横向配合与衔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效能。按照城市管理内在统一性的要求,加强综合管理势在必然。从目前的法律依据和实践看,综合管理应着重强化综合管理机构的协调权威,同时不能放松各专业执法队伍的执法。我区城管大队的成立体现了这一要求,但是还远远不够。下一步,城管大队将继续坚持执法与管理互相渗透、互相融合,重点配合市容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进行市容环卫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争取遏制跨门营业和乱设摊等顽症在部分区域取得突破;有步骤地参与或推进拆违工作,控制新的违法建筑的出现。各部门之间也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和协作,联合进行小范围的专项整治,争取扫除城市顽症。
(二)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市场化运行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继续加强政府行政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又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管理,更多多地用经济手段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烟台等城市改革环卫管理机制,实行政企分开,拍卖道路保洁权,不仅节约了费用,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政府也省了心,可谓一举多得。广州市改革“门前三包”制度,成立专门的队伍,有偿服务,彻底解决了以往街道和居委会只收费不管理的弊端。事实证明,市场化是城市现代化管理的有效形式和发展方向。我们也要借鉴先进的改革经验,用市场的观点、产业的观点来推动和促进城市管理事业的发展,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在初步完成市容环卫行业事转企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加强市容环卫体制改革力度,探索建立企业化的内部用工、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明晰市场经济下市容环卫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市场主体三者关系,重塑市容环卫行政管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