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发展主要成果
20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8.2亿元,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122.9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7亿元,增长14.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8亿元,增长14.9%;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95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增长9.4%。
今年以来,我市上下以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强大动力,紧紧围绕省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改善民生,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5.5亿元,增长11.1%。
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亿元,增长86.4%。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1亿元,增长15.9%。
4、全地区税收收入实现25亿元,增长41.5%。
5、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1亿元,增长42.6%(排在全省第4位)。
二、“十一五”发展构想和沿海经济带建设情况
(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总的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保持年均增长15%以上的速度,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着力推进“四大基地”建设。一是石化基地。经过技术改造,新增1000万t/a炼油能力,加工能力由现在的700万吨提高到1700万吨以上.二是有色基地。支持锌厂与中冶的合作。全市有色金属总量由现在的70万吨提高到160万吨。三是造船基地。开工建设第二个30万吨级船坞,造船能力由现在的200万吨提高到450万吨。四是电力基地。建设绥中电厂二期、南票电厂二期,发展风电、热电、核电,装机容量由现在的190万kw提高到450万kw。
(二)沿海开放开发的布局
省委、省政府提出“五点一线”开放开发战略后,葫芦岛确定了以“五点一线”的重要一点、葫芦岛经济开发区为起点,以4个省级开发区为骨架,以258公里海岸线为依托,构建东部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部兴城工业区、西部绥中工业区的“三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总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葫芦岛经济开发区35平方公里、高新技术园区18.6平方公里、兴城工业区20平方公里、绥中工业区29平方公里)。
1、体制创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调整了开发区管理体制,将葫芦岛经济开发区从龙港区独立出来,全权负责开发区和葫芦岛港的建设与管理,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开发区建设由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市长直接分管开发区建设,市委常委赵爱军同志兼任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2、飞地政策。我市在葫芦岛经济开发区设立了2平方公里“飞地”。(我们知道,近几年铁岭的招商引资力度很大,效果非常好。我们到铁岭学习招商引资经验时,受益很多。铁岭在招商引资中,如果有些项目适合摆到海边,最好引荐摆到我市设立的“飞地”,让我们互惠发展。)
(三)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进展情况
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
葫芦岛经济开发区是全省“五点一线”西端的起点,从2006年4月至今,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9大项、44个单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今年开工25个单项工程(含去年结转工程10项),已完成投资1亿元。路、电、水、汽等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大型项目入住的基本条件。
(1)去年建成主干道路13.5公里,铺设地下管网73公里。今年又建设7条园区道路,总长14公里,已完成投资5500万元。
(2)去年架设输变电线路12.58公里,完成容量为8万KVA的二次变电所建设。今年,10KV公网线路供电工程启动,临时电工程竣工;220KV线路改线工程6月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