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仔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觉得的确不错,于丹用许多浅显的故事,把一部《论语》说得通俗易懂。随后又看了很多评论,表扬的、批评的,太多太多。我本就不是有主见的人,看得太多就更不知道该如何发表感想了,只是觉得儒家思想用好了可以使人生活得更快乐,反之也可以使人变的愚钝。所谓愚民政策么,中国的统治者又不是第一次使用它。现在的事实是改革了,开放了,入世了,外来思想大批入侵了。我们曾经的所谓信仰“共产主义”,已经越发力不从心了……而人活着,不光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其实我觉得宗教也是如此,信手捡来几句禅语以博大家一笑。
----永远活在当下,是初入禅门者应当了知的事。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刻,比之于不切实际的计划和妄想,应该更适用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吧。坐而论道,不如务实参禅。
----放下,不是外相上的决然摒弃,而是在心中对坚固执著的松缚,是心灵的完全放松状态。仔细想想,最需要放下的,恰恰是我们最放不下的东西。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尤,不躁进,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苦瓜的味道是苦的,无论它经过多少圣水的浸泡,进过多少圣殿,其性不变。我们的心也应如此,无论是圣是凡,无论在何境地,清灵之性、明空本质,宛然无异。
说到容易做到难,在现实社会中,谁还能这样。只有一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于丹讲的先不论好与坏,毕竟有很多人是汲取了营养的,这就够了,何必对人要求太苛刻呢?对与不对,其实没有任何差别,差别的是人的心。就象北方的雪,北方人看来习以为常,甚至很多时候是厌烦。天气冷,风又大,路还滑。而南方人看到了,却欢天喜地,有感于自然的神奇。其实,雪就是雪。无论你开心也好,沮丧也罢,它依旧自自然然的落下……
从别人那里能汲取到什么,其实就看你自己内心如何把握心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