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用好信贷政策,管好信贷资金,做好信贷工作,大力培植稳定的收益来源
上半年,我行针对不良贷款占比高,优良客户比例小,息源少的问题,在优化增量的同时,大力活化存量,使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信贷结构得到了调整。
(一)加强对各类贷款的管理,做好信贷电子化建设工作。一是做好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统一授信工作。为了做好基础性工作,我行成立了主管行长任组长,信贷部门为成员的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将此项工作作为加强信贷管理、优化信贷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性环节抓紧、抓好,在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授信中,贷款企业评出AA级企业2户,B级企业6户,C级企业125户,授信总额46850万元,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较为准确,授信额度较为合理。二是加强电子化建设的管理。按总行统一部署,信贷管理系统(CMS)将与新一代综合系统(ABIS)实现对接,这是今年信贷电子化建设工作的重点,我行按时启动和应用了个人信贷子系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及时采集并录入了个人信贷业务、合作商信息、存款帐户等相关的业务信息,确保了对接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CMS数据的完整、准确。
(二)狠抓清收盘活,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年初以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市行的总体部署,清醒地认识到清收盘活保全不良资产是改善我行经营发展的关键,将此项工作作为业务经营的重中之重,加大不良贷款管理力度,使不良贷款得以进一步下降。到6月末,全行清收 万元,完成任务的 %;盘活 万元,完成任务的 %;保全 万元,完成任务的 %。
1、多法并举、因企施策,努力形成清收盘活工作新格局。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半年中,我们综合运用挂点清收、责任清收、依法清收、强制清收等办法,对不良贷款企业因企施策,一企一策,逐个击破,在具体操作上采取“三个一块”的办法,即对生产经营正常的AA以上信用等级企业通过可循环贷款盘活一块,抵贷物处置变现一块,责任清收依法起诉一块。各单位在清收过程中针对不同企业因户制宜、一户一策、区别对待,灵活清收。对生产经营正常,能够还本付息的,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跟踪监督资金的使用,采取收回再贷的方式,清收不良贷款;对经营暂时陷入困境,但尚能还本付息的企业,则利用银行的信息和服务优势,帮助企业改善经营,清收外欠款,疏导结算途径。对经营正常但信誉较差的企业实行信贷员挂点清收。信贷员发挥了“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捡西瓜不丢芝麻”,力争每次清收都有收获,积少成多;对已停产倒闭的企业,采取依法清收,拍卖抵贷物,转移债务等手段强制清收。由行级领导挂帅,包大户,重点攻关;针对不良贷款笔数多,金额小和任务重的特点,对借款户的经营状况、关停倒闭形成原因、企业主管部门意见、法人代表下落、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等逐一拉网过筛,本着先易后难、先大后小、先近后远的原则各个击破;针对清收对象、形成不良原因,采取多策并举,法理并举,充分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用足用好清收盘活的优惠政策,做到应收尽收。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清收盘活的新格局。
2、突破岗位建制,变信贷岗位“独角戏”为全行“大合唱”。完善了《xx支行信贷考核办法》,积极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收贷收息工作,打破以往收贷收息只考核处所主任、信贷员的惯例,严格明确信贷员的岗位和责任,按照不良贷款余额大小和占比高低进行分类排队,根据每一位员工工作性质的不同下达相应的收贷收息任务,使全行员工清楚地认识到,收贷收息是全行的事情,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在全行员工中抛起了清收盘活的工作热潮。据统计,半年中我行员工利用空余时间共补回贷款诉讼时效手续354笔,金额3860万元。
3、突破部门建制,建立清收盘活专门机构。信贷部门由于办理日常的各种业务,很难集中精力指导全行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我行在精简机构、压缩人员的同时,打破常规,抽调了7名责任心强、懂银行业务,有一定法律知识和较强公关协调能力的员工,成立了不良贷款清收大队,直接对行长负责,专门负责“两呆”贷款的清收工作。不良贷款清收大队的成立,对各营业所均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该大队承担了许多不良贷款清收的艰、难、烦、重任务,发挥了“特种部队”的作用。一方面对拖债、赖债的“钉子户”,善于选准突破口,找准一个,突破一个,成功一批,警示一批,使许多有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无处藏身,招架不住,最后只好重新与我行合作并落实还款付息计划。另一方面,清收大队对全辖所有不良贷款逐户摸底调查,造册登记,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各网点清收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银行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