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运力充足、结构合理、服务优质、市场规范的道路客运服务体系。加强运输组织和运力协调,优化运力结构,年客运量要达到680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达到54亿人公里,增强道路客运的有效供给能力和服务品质。积极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和区域交通一体化,打破城际间、城乡间道路客运点对点的运营模式,实现沈阳与新民、辽中、法库、康平四县(市)及本溪、铁岭等周边城市的客运公交化运营。发展品牌客运企业5家,新开、调整客运班线30条,新增、更新客运车辆300台,全市客运车辆要达到3650台,中高级车比例达到60%以上。构建由干线客运、城际公交、农村班线、旅游包车组成的多层次客运网络服务体系。
——建立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整合客货源信息为切入点,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全面保障粮食、农副产品、抢险救灾物资及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运输。积极引导货运代理业和信息配载业集约经营,制定运力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加快厢式货运车辆、特种专用车辆发展,全年要发展“城市货的”500台,货运车辆新增6%,达到7万台,厢式货运车辆达到1.68万台;多轴重载车辆达到4300台,全年要完成货运量2亿吨,货物周转量要达到124亿吨公里,发展大型现代物流企业5家,以确保沈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建立反应快速的应急保障体系。加快交通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事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群体性事件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防控预案,建立应急反应网络和机制,及时有效提供紧急救援。通过加强地方海事管理,在浑河、南运河现有航线基础上,打造2条精品水上旅游线路, 提高水路运输市场监管能力,确保无安全责任事故。
(二)抓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
——完善公交线网布局。加强公交线网总体规划,提高车辆档次,全年要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0条,三环内入住2000户以上小区全部通公交,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700台,彻底取缔市内小公汽。新开大站快线路10条,开通午夜公交线路40条、奥运公交专线12条,全面做好“奥运会”的交通组织工作。
——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坚持公共交通公益性定位,进一步完善公交财政补贴机制,合理使用交通专项发展基金。积极稳妥地推进公交改革,引导公交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逐步实现公交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努力实现公交发展的“四个优先”。
——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行公交GPS指挥调度系统,安装实时定位车载智能装置,实施双语报站、无障碍乘车和电子站牌改造。同时,拓展公交IC卡功能,通过技术升级将IC卡应用于出租车及城际公交等领域。
——加强出租汽车市场管理。以迎接“奥运会”为契机,全面强化“两站一场”等重点地区的市场监管。全市17000台出租车要在年内全部安装密标系统、更换顶灯、并实行票据打印;发展无障碍出租车200台,具有电话叫车功能的车辆达到5000台,在市区一、二级马路增设扬招站100处;鼓励品牌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出租运力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升出租汽车行业整体服务形象。
(三)抓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沈康高速公路通车,继续推进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实现辽阳至新民段通车,开工建设辽宁中部环线新民至铁岭段。续建铁阜高速公路并在今年底通车。至2008年末,我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突破600公里,8个郊区县(市)全部通高速,辽宁中部城市群“一小时”交通圈将初步形成。
——重点公路建设。要加快一级路建设,新建改建一级路4条85公里。重点做好全长27公里的沈本开发大道建设,使沈本一体化在交通领域率先实现破冰之举;启动西北开发大道建设,完成沈胡线三环跨线桥等项目的建设。要完成638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的大修改造工作。实施沈闫线、京哈线等两条城市出口路的改造工程,要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力度,创建省级文明样板路5条252.2公里。要强化路政执法工作,严厉查处超限运输、侵占路产等违章行为,路政案件发现率要达到100%,破案率、结案率达到95%以上,路产恢复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