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建议
(一)建立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实行一条龙职业教育培养方案
鉴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困难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实行一条龙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即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以各职业中等学校为基础,实行职业学校中期选拔机制,使较优秀的职业中学学生进入高等专科职业学院学习,高等专科职业学院的较优秀的学生,进入本科院校(例如太原理工大学**学院)学习。形成一个不断鼓励学生上进的宝塔型人才选拔机制,使我市职业教育形成一个完善的培养体系。根据现有的条件,我市要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坚持条件、按需设置、保证质量”的原则,可设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三年中专,两年大专),加强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根据我市的特点,学生可以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两年在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这样可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
(二)向晋东办大教育,创建有特色学校
**是晋东的重要城市,但是由于行政区域规划的限制,使**与晋东其它县的联系非常不够。但是仅从**本地考虑,属地狭小,生源有限,造成许多职业学校吃不饱,师资浪费。因此,**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和交通便利的优势扩大到晋东乃至全省。使**的职业教育上规模,上等级,并把“蛋糕”做大。我们认为这是我们谋求发展的重要出路。
(三)加快建设**学院的步伐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科教兴市的需要。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个晋东的重工业城市没有一所大学,这已严重的阻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在我们虽然有了太原理工大学**分院、**教育学院和**电视大学这样的高等学校,但是,必须看到这些学校是比较薄弱的学校,我们要想真正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发展,就应该通过联合使它们上规模,求发展。为此,我们建议,尽快成立**学院筹备组,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面向晋东大地,以职业教育为主,服务于社区的大学。
(四)职业教育要关注弱势群体
职业教育要关注失业人员、辍学青少年、城市无着落居民和农村人口。尤其要把职业教育的中心放在农村,并根据当地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其培训经费由政府拨给。
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在农村,全国农民和农民子女急需职业教育,渴望能够致富、就业和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些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甜头的农民和农民工说:“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农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衷心欢迎。现在全国已有1.4亿农民进城务工,还有1.5亿农民需要转移,无论是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农民群众都必须再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过去,我们讲“读完初中,出外打工”,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要打工,读职中”,读了职中,学了技术,就可以朝着小康的目标奔。各地开展扶贫工作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这扶贫,那扶贫,最有效的是职业教育扶贫;这移民,那移民,最有效的是职业教育移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要求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政府决策者要把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到是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投入,提高到是对我市社会发展的投入,是对我市未来的投入的认识上来。逐年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职业教育有发展的后劲。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要不低于30%,并且资金只能用于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避免出现实习设备买不起,实习材料用不起的现象出现。
(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其发展的源泉。对于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底的现象,有关学校有积极引进人才,人事部门要着眼与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予以考虑,制定有区别于普通高中的用人计划,保证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和招聘,在职业学校人才流动和引进专业教师上要给予较为宽泛灵活的用人政策。对于骨干教师和主业学科带头人缺乏,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继续采取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相关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保证教师培训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