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医疗救助体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准确掌握全乡各种类型户基本状况,重新建立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积极协调沧州市相关部门加大对扶贫村的帮扶力度,加快借力发展的步伐,并建立农村救助基金,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村贫困户结对,帮助因病因灾致贫农户脱贫致富。
五、切实加强安全稳定工作,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基础
切实把稳定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保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为发展打造一流的社会环境。
一是突出做好信访工作。认真落实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做好“四大排查”,充分发挥信访调解大厅的作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解决群体性事件工作力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落实,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群众的合理要求要按照有关政策法规予以解决;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认真做好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坚决杜绝堵、压、瞒、拖等现象的发生,对“踢皮球”,把小事踢成大事的,要坚决追究其责任。
二是突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以家具、塑料、涉油、苇洼为重点,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对事故的隐患的综合治理和监控管理,切实做到“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准备工作超前到位、安全生产不留隐患”,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突出加强民主管理工作。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发挥好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组织开展好民主议政活动。坚持村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提高巩固乡村政务公开质量,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不断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
六、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路,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推进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是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提高素质、转变作风、锻炼队伍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扎实开展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面完成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每项任务的基础上,把求实效放在突出位置,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每村至少要引进一个超百万元项目或一笔资金,建设一条文明生态街巷,发展一片冬枣大方,兴办一件利民实事。用实干体现真情、用实干保持先进,并积极探索建立“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真正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
二是切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放在基层组织建设首要位置,根据新发展形势需要,调整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工作的新方法,落实好各项保障政策,不断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结合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做好“两委”成员培训和磨合工作,并下决心调整个别合力不强、工作不力、软弱涣散的落后班子。深入开展“创星”和农村后进支部转化工作。注意在经济一线发展新党员,彻底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和素质偏低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后备干部档案和优秀人才档案,定期进行培训教育,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