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材料(5)

2025-05-03


    (四)以农村改革为动力,组建新组织。做好"三农"工作,建设新农村,必须推进改革,鼓励创新。要在扎实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市镇财政体制、土地征使用制度、农村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的同时,以组建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外部支持农村、农村内生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快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差异性明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紧紧依托和围绕当地的资源和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突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有效整合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和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多模式、网络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合作社、行业协会,也可以是股份合作组织和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只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大胆采用。在组建方式上,可以由专业大户、购销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等牵头兴办,也可以由龙头企业、供销社、村支部等支持兴办。在合作内容上,可以是劳动的合作,技术的合作,也可以是资本的合作。总之,只要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帮助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都应积极试验和探索。通过努力,力争今后每年新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家以上,至2010年,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全市60%以上的农户。
    提高新经济组织运作水平。市相关部门要围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建,在资金、税收、信贷、用地、技术、信息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促其健康成长。职能部门要规范管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积累和利益分配机制,采取统一购买生产资料优惠让利、保护价收购产品保利、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组织二次返利、统一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增利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得到实惠,增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农民收益最大化的关系,切实维护农民利益,让农民从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获取更多的后续效益,保证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打造合作经济组织品牌。品牌是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和市场化的集中体现,不仅产品需要创造品牌,经济组织也需要创造品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内服务、对外竞争"的功能特点,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要着眼发展地方优势产业,特别对经营生猪、果蔬、水产、中药材、蚕丝麻、优质粮油等优势产业的合作经济组织,给予重点引导和扶持,使这些组织成规模,树形象,出名牌。要通过商标注册、绿色认证、专利申请等方式,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认同度、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大增长,质量大飞跃,组织化程度大提高。
    (五)以和谐社会为载体,塑造新风貌。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载体,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尽快转变,塑造农村新风貌。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开展"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全面小康新业绩"示范镇、村活动,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村民依法自治,实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推进农村基层的政治民主化。到2010年,力争全市90%的村(社区)达到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标准。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尽快建立有农村特色,适合基层操作的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风尚。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率和成功率。深入推进平安通州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到2010年,力争全市所有的村(居)达到平安村(居)标准,人民群众社会治安安全感普遍上升。

下一篇:重庆都市圈土地供应制度改革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下载本文档需要支付 7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