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曾经成功采用的“门前四包”、“庭院三包”机制名存实亡,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不明确,难以形成合力。如:城区车辆乱停乱放的管理需要交警部门出力,出店经营、乱摆摊点的管理需要工商部门出力,白色污染、餐饮卫生管理需要环保、卫生部门出力,车辆运营秩序管理需要交通部门出力。目前尽管各家都在管,但缺乏统一调度和协调,难以形成合力,甚至有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三是管理设备难保障。目前,城管大队、环卫所、园林所、客运所等承担城区主要管理职能的单位,在收入不足、支出增加的情况下,难以添置管理设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如环卫所只有二台垃圾压缩车和一台东风洒水车已到报废阶段,长期超负荷工作,要保证城区垃圾日产日清,显然是力不从心。针对城管长期无车的实际,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建设局挤出5万元资金支持城管大队购买了一台面包车,但远远不能满足执法巡逻的需要;园林所急需一台高空修枝作业车也无法落实。
四是管理创新难进行。创新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能够进行的,如创办专业市场、特色街,单靠城管一家很难实现。对多年来想解决的流动摊点划行归市的问题,专业街、特色街形成的问题,早点夜市、建材经营、洗车服务、废品收购、石材加工等行业的规范引导问题,管死大街与适当放开小巷便民的问题,研究不够,举措不力,导致摊点乱摆,板车售货和提篮小卖满街走,影响交通,影响行人,影响城区形象。
五是基础设施不配套。由于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区发展的需要。如城区公厕太少,现有公厕5个,与国家的每一平方公里要一个公厕的规定相差甚远,造成行人就厕难;城区菜市场太少,导致一些菜贩以路为市,沿街叫卖;城区没有垃圾房和垃圾中转站,垃圾只能随处堆放;城区停车场不够,导致车辆乱停滥放;城区行道树品种单一,容易引起病虫害;城区道路配套不够且破损严重,也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六是城管执法缺力度。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并未授权城建监察机构行政强制执行的权力,一起违法案件按法律程序走完,至少要三个月以上。周期长,行政管理效率自然低下。同时城管大队在当前文明执法、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在文明执法的同时屡次受到不法分子的暴力抗法,今年受到不法分子的报复6起,直接经济损失4.7万元,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
七是队伍建设缺保障。目前我县城区从事城市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几个部门,人员工资及正常办公经费仍然得不到保障,政策性补发工资无钱补发,与同是执法管理的交警相比,无论是装备配置、还是待遇保障差距太大。由于经费没有保障,城管大队、园林所、客运所、燃气所等单位人员法定的养老保险至今没有着落(城管大队、客运所、燃气所基本医疗保险也没有解决),城管大队管理人员的制服只配了夏装,其余无钱购置,其它的福利待遇更是无从谈起。他们每天承担着繁重的管理任务,尽管能够收取部分占场占道费,但微乎其微,况且不能放水养鱼,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待遇都不能得到保障,难免产生后顾之忧,造成思想混乱,影响了工作。
四、打算建议
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管理才能出形象,管理才能出效益。为切实做好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下步我们打算或建议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整体联动,实现齐抓共管。一是大力推进“门前四包”。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门前四包”模式,这方面,我县有过成功经验,而且这一成功经验正在外地开花结果。这一工作,希望尽快启动,能否由县“四大家”领导挂帅、镇区组织、部门参与、齐抓共管。庆幸的是,最近县政府主管县长XX同志已经着手这一工作。二是坚持综合协调,搭建共管平台。建议县政府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沟通信息、增进友谊、横向结合的工作机制,搭建齐抓共管的平台,实现执法部门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公安、交通、工商、卫生等执法部门的优势,解决城管执法中遇到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