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便民利民措施,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审判工作实际,梳理汇总十七项课题,组织相关审判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专题调研,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要坚持不懈加大执行工作力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要千方百计做好涉诉信访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二是着力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面对我区刑事发案数量呈上升趋势的状况,必须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恐怖犯罪和毒品犯罪以及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严惩贪污贿赂、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网络犯罪以及集资诈骗等犯罪。依法加大对破坏、侵占耕地、破坏电力、水利设施以及制售假化肥、假种子等犯罪行为的制裁力度。为了惩治交通肇事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院特别规定,对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导致交通肇事和交通肇事犯罪后逃逸的刑事案件被告人,除有法定和酌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外,一律不适用缓刑。在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方面,要切实做到“两减少”、“两扩大”,即对初犯、偶犯、未成年犯、老年犯中罪刑轻微、悔罪态度好的人员,依法减少判刑、扩大非罪处理;对非判刑不可的,有法定和酌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依法减少监禁刑、扩大适用非监禁刑和缓刑。特别注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坚持惩教结合的原则,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三、坚持文化兴院,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科学发展,积极创建学习型、文化型品牌法院。深化工作机制改革主要是着力于引深“13322”工作目标,提高审判流程管理水平。审判管理与绩效机制,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机制,司法政务与后勤保障机制要系统化、科学化,重落实、重实效,持续创新发展。认真审视区位优势给予我们的挑战与机遇,不负工作重任,勇于开拓创新,树立“不争第一就是落后”的进取意识,方方面面争先创优,时时处处展现我们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以文化建设创建品牌法院,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开阔工作视野,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和谐向上,昂扬进取的团队精神,创建体现法律精神,凸显文化底蕴,展示优秀法官群体风采的学习型、文化型人民法院。有计划地加强法官学习培训工作,全方位学习借鉴各地法院的先进工作经验,完善我们文化兴院的精神品格;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引领正确舆论导向,并且通过宣传信息的报送,加强工作主动性,畅通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了解法院工作的渠道,争取各方面更多的重视、理解和支持;继续深化、拓展一系列丰富、生动的文化创建活动,提升法院文化品位,陶冶法官思想情操,营造和谐工作氛围,激发、凝聚工作激情,高起点、高标准引领和推进全院各项工作。
四、坚持基础强院,加强基础建设,优化司法装备,保障全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抓住机遇争取法院办公楼、审判庭和新增秀容法庭的立项建设工作;逐步解决播明、豆罗、董村、三交四个人民法庭的新建、扩建、改建工作,从根本上改善办公环境,解决执法条件差的问题。二是积极向党委、人大汇报实际工作情况,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切实解决法院经费保障不足的问题。三是大力加强物质装备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办公设施的科技含量,适应新时期工作要求,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四是争取司法警察、书记员招录聘任工作的落实,解决人民陪审员专项经费的落实,合理整合统筹人力资源配备,有效缓解案件激增的工作压力,确保各项审判工作任务的完成。五是完成领导班子和各审判工作岗位的合理配置与统筹安排,解决法官职级待遇问题,制定落实法官意外伤害保险、休假、定期体检、家庭困难支助各项制度。真正从政治上、精神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干警关心、鼓励、爱护和体恤。以上各项重点工作的解决,是夯实法院工作基础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