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持续提高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民致富本领。“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大力实施“科技致富”工程,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抓好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利用现有农村中小学、成人学校等教育培训基地,突出抓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开展各种实用技能培训,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地推广和普及农村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的科学种养水平和综合效益。我们充分利用林业、农业、畜牧、能源等相关部门的技术力量,在示范片区内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发挥和完善现有农民科技培训的教育体系,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户子女,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到一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农民应用科技和驾驭市场的能力。目前,我们已整合“雨露计划”和“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资金30万元,在片区内举办板栗嫁接管理、沼气、畜牧水产养殖等各类农民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达4800余人,向外输出劳动力1050人。
六是持续推进“万人扶贫”,不断凝聚扶贫合力。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以兴起“外学周国知、内学程平东,做基层群众的贴心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开展以“领导联产业、部门(企业)联村组、党员干部联农户、带领农民奔小康”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一带”活动,把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措施落实到贫困村组、贫困户,组织全县干部经常深入贫困村组调查研究,带着感情了解群众疾苦,研究当地脱贫致富的具体办法,加大扶持力度,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钱出钱,倾心帮助贫困村组、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脱了贫还要当作亲戚走。要通过多途、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全县干部群众进一步破除传统观念,不断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弘扬老区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尽管我县在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群众的愿望、与周边地区的速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团结和带领老区人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大步前进,奋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