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商贸发展十五规划(2)
2025-04-29
(六)我市商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是面对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市场的诸多先发优势逐步减弱。二是商贸业体系不够完善,布局不尽合理,农产品批发市场发育不够,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对滞后。三是各地市场广泛兴起,在区际比较成本和比较利益的驱动下,导致市内不少商品交易市场中的经营人才和资金外流,部分生产基地和市场向省外移位,使我市市场的“先发效应”逐步丧失。四是交易方式传统、营销方式单一,基本上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上市商品以中低档为主,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五是商贸业主体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交易行为不规范,假冒商品问题仍相当突出。
二、发展战略
(一)今后我市商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dxp理论和jzm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商贸业“二次创业”,实施商贸业提升战略,在商贸业结构、功能、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提高全市商贸业整体素质,增强抗风险能力、应变力和竞争力,基本实现义乌商贸业基础设施、流通业态、交易方式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为确保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大城市和现代化商贸名城构筑坚实的基础。
(二)今后我市商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调整、提高、创新、发展”的方针,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对全国同类市场具有控制力的全国性的龙头市场和区域性的骨干市场,培育和建设一批有影响的省外分市场、边贸市场、国外市场以及开放型的出口市场,形成依托全国、辐射全球、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科学规划市内零售业网络布局,培育一批标准高、功能新、知名度大的商场,逐步形成义乌在一定范围内的购物、旅游、观光、休闲中心城市地位。
——商贸业持续繁荣发展。到2005年底,全市商品交易市场个数基本保持现有水平,市场年成交额达320亿元,比2000年底增长39.5%,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年成交额达280亿元,比2000年增长45.1%,五年年均递增1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9亿元,五年年均递增8.5%,全社会出口交货值50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底增长138.1%和597.7%,五年年均递增18.9%和47.5%。
——商贸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05年底,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达到6个,比2000年底增加1个,年成交额超十亿元市场达到2个,比2000年底增加1个,年销售额达到亿元的商品零售商场达到3个,商贸业体系更为完善发达。
——商贸业素质进一步提高。积极引进新型流通业态,交易手段逐步现代化,营销方式更趋多样化,交易行为和监督管理日益规范化。到2005年底,商品交易市场物业管理机构要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赐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各类商品市场和大型商场都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主页,发布信息、开展网上交易。商贸业从业人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商贸业的贡献进一步突出。全市商贸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底的43.1%上升到48.1%,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底的24.9%上升到30%。
三、发展导向
(一)市场发展导向
1、中国小商品城
(1)加快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强化产业支撑。紧紧围绕小商品市场,继续发展市场需要的、以劳动密集型日用工业品为主的小商品加工业,形成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达到以商促工、以工强商、工商联动的目的。引导经营大户与生产加工企业联合经营,将商业资本转向工业资本,引导市场主办者从场地经营向资本经营发展,拓展资本运作方式,提高市场资源的集约程度。鼓励市场组建科技开发中心,通过产品的深加工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上市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带动义乌本地产业的升级。重点培育适合本地发展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