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应清醒看到,激烈的社会变革严重地冲击了传统养老保障系统,家庭养老功能、土地养老功能都在急剧弱化。同时,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老龄工作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不健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农村老龄服务任务艰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三、主要问题
(一)农村养老保障形势严峻。据有关部门2008年统计资料,海南省离退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老年人的比重为35.91%,这部分人基本居住在城镇,约占城镇老年人总数的78.37%;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铺开面狭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不足1%。城乡低保、五保、定期社会救济等基本生活保障覆盖老年人比重为13.17%,其中城镇基本生活保障覆盖老年人比重为8.19%,农村的比重为17.38%(图4)。
综合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生活保障两项统计,海南省养老保障制度覆盖老年人的比重为49.07%,其中城镇养老保障覆盖率则提升至为86.56%,农村仍为17.38%。如果今明年施行60岁以上城镇居民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按城镇低保标准发放养老金的政策,城乡养老保障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二)老年服务呼唤制度保障。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和老年人寿命延长,必然带来老年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增长。2008年,海南省社会福利性和老年收养机构共有212间,床位4384张。“五保”、“三无”等特困老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4.02%。福利机构收养特困老人的入住率为55.68%,对“五保”、“三无”、优抚对象的供养服务覆盖率分别为4.75%、4.4%和0.54%。与2000年的情况相比,主要是五保集中供养率从11.45%的水平下降6.7的百分点。“五保”、“三无”老年人大多数要求居家养老服务。农村许多分散供养五保老人因痴呆或瘫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民政部门发放的粮食、衣被放霉烂了也不知吃、不知穿。许多老年人患病需长期照顾护理。据海口市对市区三无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的估计约有1000人。市区3家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初始以“候鸟”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现均转向社区老年服务,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居住护理服务。三无、五保、低保等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无经济来源或者收入水平极低,病痛和生活困难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给老人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亟需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
(三)落实老龄政策法规亟待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职责。首先,老龄法规政策尚未得到较好施行。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和批准的《海南省实施〈老年法〉若干规定》和《海口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条例》规定:65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乘坐城市公共交通汽车半票或免费优待,公交客运经营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承担社会福利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共交通财政补贴、补偿制度。但法规实施至今,公共交通财政补贴一直没有落实,影响公交经营效益,致使公交司机拒载老年人的事件屡屡发生。70周岁以上本省老年人“免交普通门诊挂号费”的老年优待在省级医院还未得到实施。其次,现行惠民政策的落实,亟待配套制度和措施。海南省大力推进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但由于实施措施缺失,服务职责不到位,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先交钱后看病的规定,使低收入和贫困老年人无钱看病、无钱交押金住院,看病住院难;繁杂报销手续和多个管理部门审批,看病后报销难;五保、独居老人住院无人护理,老年人住院难。同时,职能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责交错,多头管理,使老年服务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的职能和服务职责缺失。社区老年社会化服务基本处于自发分散状态,效率低下。
四、几点建议
海南省农村老龄服务要有跨越发展,形成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一体化格局,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强化公共财政补贴功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向农村延伸,使广大老年人养老保障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