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大规划编制统筹力度,确保规划方案科学可行
1、开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调整总规和适时增大用地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完善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如中小学布点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建议由规划部门牵头,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与各项专项规划的协调,逐步完善城区功能。
2、搞好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抓紧研究xx城区规划建设统筹模式及机制建立问题,努力从制度上解决规划建设系统性和统筹性不强等问题。要统筹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加快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合理确定路线走向。加强气、水、电、讯等设施的共同沟建设,避免出现城市“拉链”现象。进一步调整优化给排水规划,积极开展地下停车系统规划。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应采取专业部门与规划部门合作方式进行。重大基础设施的选址要科学,同时要考虑城市长远发展需求。基础设施的设计标准要符合实际,既要为城市发展留有余地,又要杜绝盲目提高设计标准,造成浪费。
3、做好产业发展的规划统筹与引导。加强xx城区功能定位研究和产业研究,为承接中国东部和xx主城区的产业转移与分工提供指导,并预留相应的承载空间。要做好产业布局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真正从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上,引导和控制产业的合理布局。按照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原则,在工业园区要增加城市建设综合用地,要加快研究制定工业项目土地利用强度规划管理办法,提高工业用地的容积率。
(三)搞好规划建设的实施,建设xx对外开放第一门户
1、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建设xx对外开放第一门户。xx城区的发展应利用好江北机场这一xx独有的空港资源,按照“西移北拓”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积极塑造xx对外开放第一门户。高度重视城区形象设计,要根据xx城区总体规划,可将xx城市形象总体定位为:xx对外开放的第一门户,xx建设国际性城市的主引擎。城区定位为:xx市主城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与对外开放的门户;以空港经济为特色的强势增长极;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名区。
2、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城市滚动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xx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实施市场化,努力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利用港投公司、建龙公司、渝港公司和各开发机构等融资主体,争取国债资金补助和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灵活采取BT和BOT方式,大力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城区旧城改造、城市道路建设、公园建设、城市地下公共管网建设。
3、正确处理新旧城区关系,依托新城改造旧城。要解开旧城改造破题难的死结,应坚持“依托新城改造旧城”的方针。要加大各开发园区和空港国际新建设力度,通过启动区行政办公中心迁建工程,带动旧城区居民在拆迁中自愿向新区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