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关于部分扩权政策的落实问题。扩权县在经济发展上享受设区市的权限,8号文件上讲的是62项,是扩权县(市)在经济发展上享受设区市的权限。62 项扩权政策,该落实的要落实。有些权限放下去,反而有可能破坏一个区域的综合平衡,比如交通体系,不能一个县自搞一套,还有产业布局、海岸规划等,这类的事情要区别对待,将来这一部分肯定要试验,有些事现在已明确,如交通规划还由市里统一负责。有些事项,可以试一试,如产业布局等,要征求扩权县的意见,防止向另相反的方向倾斜。有些放下去反而不好,一个县不好办,如社会保障统筹金的问题。这些问题,希望设区市要综合考虑。
三是提高扩权县的执政能力问题。执政能力要适应扩权的需要,现在要求各科级局要有相当于县处级局的办事能力和政策水平,确实有一个提高的问题。省直的培训任务已基本完成,各设区市也要采取多种方式,区分不同层次,加强对扩权县(市)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其高综合素质。
四是要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土地问题。大家非常关注的土地问题,必须在中央政策前提之下去把握。感到紧、感到不好办,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宏观调控、控制经济过热的闸门。中央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让你感到紧,这正是宏观调控的目的,因此,必须在中央土地政策前提下去解决土地问题。设区市要积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对扩权县给以大力支持。要帮助扩权县在挖掘土地潜力上做文章,积极利用现在政策所允许的条件,调整好扩权县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
五是解决好采矿探矿和资源税问题。为了资源的集约和合理的开采,控制采权、探矿权是必要的,不然,小煤矿等乱采,确实严重破坏资源和环境。各设区市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在审批采矿权探矿权的问题上,征求扩权县的意见,要听基层的意见,有道理的一定要采纳。
三、做好扩权强县工作的几点要求
下面就我省扩权强县工作专门对各设区市讲几点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搞好扩权强县改革的主动性
扩权强县改革主要是在设区市和扩权县(市)之间进行的权限调整,这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设区市。各设区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上来,要站在全省全局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以积极负责的态度,自觉地支持这项改革。
实行扩权强县的目的,一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环境,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二是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条件;三是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验。各设区市要充分认识到,扩权不是行政区域的分割,而是在维持设区市统一行政管理的前提下的扩权,不是分家,也不是并立。各设区市要立足长远,服从大局,积极支持,按照“能放都放、放彻底、放到位”的原则,坚持能放的权限坚决放,该放的权限不滞留,一步到位,不留尾巴。在这里,给大家讲两个外省扩权强县改革的例子。浙江是是最早推出这一改革的省份,扩权改革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的总量占到了全省经济总量的60%以上。在扩权改革中,宁波和杭州索性让未进入扩权县名单的其他县区全部享受“扩权县”的待遇。就连经济欠发达的衢州、丽水也参照省里的扩权政策,宣布给部分县区放权。讲这个案例,不是说让各设区市学浙江宁波、杭州、衢州、丽水的做法,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还是要统一按省政府的部署和步骤来进行,要学的是他们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意识、对改革的主动意识。2003年,湖北对大冶等20个县(市)实行“扩权”,但由于市、州各部门没有具体实施方案,下放给县市的很多权悬在半空,不能“落地”。 扩权事项有72项未能落实,49项则尚未启动或没实际意义,11项操作性不强,真正落实的仅106项。媒体报导说大冶扩权改革遭遇“肠梗阻”。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也绝对不能在我们河北发生。